![]() |
|
|||

一宫文化广场项目外景
互看互比互学活动巡礼之大项目好项目:在历史积淀中谋划新篇
天津北方网讯:河北区,因坐落海河以北得名,自建卫之初,凭借“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成为腹地。
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效应显现,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加快,河北区正以深厚的底蕴、开放的胸怀、昂扬的姿态、超常的气魄,向着更高品质发展阔步前行。

一宫文化广场项目中的大地影城,填补了意式风情区文化休闲旅游业的空白

老图片展结合了天津特色
在历史与现代中“穿行”
“一宫”,全名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曾经的回力球馆。但天津人独爱这“一宫”二字,说起它昔日的火爆,恐怕很多“老天津”定当滔滔不绝。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家工人文化宫,七八十年代,全市工人的文化“心脏”。现今,一座电影主题文化广场新装亮相,依旧屹立于河北区民族路47号。
绵延夏日,步行穿梭在意式风情区,舌尖饱尝西式美食,指尖摩挲意派建筑,是否有坐下来慢慢品味的念头?不仅因为这里很美,更为这里的历史。
作为“老一宫”整体提升改造后河北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一座集影院、餐饮、酒吧、文化交流和传播为一体的一宫文化广场已于18日正式开业。
一座有别于它的影城正在放映,说有别,是因为它既有商业电影上映时的人气,又不时上演着一幕幕格调别雅的艺术电影。一个浓郁东南亚风情的展厅内,各种印度尼西亚商品、纪念品琳琅满目。原来,这里是天津友好城市——东爪哇省的文化交流展厅。“我们力求原汁原味地展现两地之间经贸、文化、艺术特色,进一步促进两地亲上加亲、越走越近。”东爪哇省政府顾问何奋强介绍说。演艺厅内,以天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品牌演出——《印象·天津卫》正在紧张排练,鼓曲、相声等天津传统艺术,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再现了老天津卫集市人头攒动、叫卖迭起的情境。正是这浓郁的文化氛围,很快便吸引了8家文化类企业入驻。
问起缘何选择意风区,选择“一宫”,项目负责人刘东骅说:“之所以来这里,既看中‘老一宫’的文化底蕴,更离不开河北区扎实的服务环境,我们有义务把项目经营好、管理好。”
作为天津市的“会客厅”,意式风情区也有“苦恼”。如何让游客既吃得好,还能留得住,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考。
今年,河北区加大对意式风情区周边环境改造和品质提升工作。修缮一新的但丁广场与马可波罗广场遥首相望,不仅为意风区增添了新的旅游亮点,同时提升了区域文化艺术氛围。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今年1—5月份,意风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共引进新企业160家,实现税收3亿元。河北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一手补充扩大意风区范围,一手注重提升业态品质,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软实力,促进周边高档商务楼宇与餐饮休闲相互链接、相得益彰,实现商业、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高端服务业发展聚集区。
文化河北
积淀发展厚度
首届天津国际设计周、2014中国旅游日天津主题活动虽已落下帷幕,却让人意犹未尽……
北宁文化创意中心交替上演着历史与现代的变幻。一场关于建筑、工业、平面多领域的现代设计作品展,吸引着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国家的众多知名设计师纷至沓来;建筑设计咨询公司、中意创意教育基地等文化设计类总部企业和机构相继落户;原汁原味的民俗秀:捏面人、窗花剪纸、手绘鼻烟壶……中国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好戏连台。
一座国际设计展示基地、创意人才培养基地、高端企业总部基地和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已初具规模。
闻名便知,文化创意中心的成功,离不开“北宁”这块金字招牌,更依托于河北区禀赋的历史文化资源。
望海楼教堂、觉悟社纪念馆、梁启超等名人故居、意式风情区、曹家花园、北宁公园等12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整体提升改造……全区109处不可移动文物,正走出历史沉寂,焕发新的生机。
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激发内在潜力,释放内生动力。为凝固的历史贴上文化标签,让市民触碰深刻的历史印记,感受文化的魅力、创意的灵动。以历史文化底蕴促创新创意产业发展,正是河北区招商引资的致胜一招。
开放河北
拓宽发展广度
2013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37.34亿元,实现三年翻一番;今年1—5月份,完成19.06亿元,同比增长28.26%。更高起点再出发,河北如何发力?一个响亮的声音做出回答:开放!
新成立的铁路货运中心,将周边区域货运资源一并纳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关联企业“抱团”对接、聚集发展的态势——这是河北区凝聚各方人流、物流、资金流,提质增效发展的一个缩影。
“让世界人建设河北区。”渤海商品交易所、华润天津医药、中国香港地铁集团、新加坡仁恒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河北,为河北向更高水平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积极主动接纳、聚集和利用一切有利于促进河北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区合作交流办主任周孜哲说。
今年招商周签约项目21个、金额263.2亿元。“招大商、引名企、引成熟企业、引税收贡献大的企业”是驻外办事处招商人员时刻装在心中的目标。
在津洽会、融洽会等重要交易博览会上总是闪烁着河北区的亮点。他们借重用好首都资源,充分对接各央企、外资机构;他们借鉴发达地区招商政策,针对大项目好项目实行“一楼一策”;他们定期走访驻津异地商会、办事处,建立长期联络机制。
这一切源于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更源于决策者吃透吃准区情区况,科学合理制定发展思路,不断擦亮对外开放的名片,让世界了解河北、选择河北、建设河北。
国银大厦
空置十年华丽转身
走进国银大厦,整洁宽敞、布局现代、管理先进,但真正让它有别于其他亿元楼宇的是其“背景”。上世纪90年代末建成,后经多家企业转卖、置换、闲置,历时十余年。
如今的国银大厦,已是另一番景象——利用闲置楼宇提升改造的甲级写字楼,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为特色的总部型亿元楼宇,入驻企业44家,预计年税收2亿元以上。
“渤海商品交易所技术研发部已落户入驻,我们就是要围绕产业链条招商,以龙头企业招商,进一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区合作交流办主任周孜哲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