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如果说医院急诊室是生与死激烈较量的战场,那么急诊室的医生就是这个战场的“先头部队”,吴霄迪就是这“先头部队”的作战“指挥官”,他带领着一支高速度、高效率的急诊队伍每天在这个离生死边缘最近的前沿阵地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让垂危患者的生命延续。
一、责任永记在心
198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的吴霄迪成为三中心急症科的一名医生。“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力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这是吴霄迪常说的话。二十多年来,正是基于这种责任,他认真勤勉地工作,用自己的生命呵护着别人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早在90年代初期,他就成功地抢救了院内第一例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第一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2000年-2010年的10年间,成功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400余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80余例,心脏复苏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快速反应是从事急症工作的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也是在关键时刻展示这支团队技术水平的“金标准”;更是吴霄迪肩挑科主任、党支部委员两副重担带领团队的重任所在。熟悉吴霄迪的人都知道,他快速反应的基本功源于他从不放过每一个救治患者、每一项病种、每一次病情变化的缜密观察,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了今天三中心院前急救水平一次又一次地提升的过程。曾有一位79岁的大爷,因自发性气胸导致呼吸困难,在为他做了胸腔闭式引流术、呼吸机给氧后,症状有了些缓解,但这时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吴霄迪立即意识到患者仍有其它并发症尚未处理,经过仔细检查,吴霄迪发现患者已经出现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血液循环障碍,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高达80%--90%,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再晚一分钟患者都会有生命危险,吴霄迪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最终救了这个患者。
作为急诊科的医生,吴霄迪时刻想着的都是如何为患者提供快捷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他刻苦钻研技术,在医学核心期刊及国际国内急诊医学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他积极引进经皮穿刺心内膜、心肌起博术、无创通气技术……其中干化学生化检测方法使急诊生化检查由以前的数小时甚至数天变成了立等可取,使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上升到95.48%。
急诊室是医院里最繁忙、最紧张、风险最大的部门,而且不容易出成果。吴霄迪认为:每挽救一条生命,对于急诊医生的技术水平、执业精神和心理素质都是一种挑战,当我们为一个又一个病人带去生的希望时,会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真正体会做医生的快乐。
二、兢兢业业为患者
急诊科是医院最苦最累的部门,没有白天黑夜,随时都有各种病人突然到来。越逢假期越忙碌,看急诊的患者越多,危重抢救的患者越多。吴霄迪的黄金假期多数都是在抢救室、观察室的忙碌中度过的,尽管放假,可他会按正常工作时间习惯性地准时来到了观察室查房,调整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因为他深知“患者的病情永远没有假期”。记得第一年实行黄金假期,患者的需要真是让他这个急症科主任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日”。从清晨吴霄迪就接到了科里打来的告急电话,说刚收治了一位六十多岁心前区疼痛的大娘,进行各种检查之后,诊断不是很明确,而且患者的疼痛症状始终不见缓解。话还没说完,他就立即说:“我马上到医院。”来不及和家人打声招呼,他转身风尘仆仆地赶往医院。吴霄迪对患者进行了认真的查体,有目的的问诊,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瘤,在实施降压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而这种疾病当时不是很常见,诊断起来非常困难,可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让患者转危为安。当深夜十一点钟,见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了,他才放心离开。他深深地悟出了这样一个的职业道理,并对身边的医生和护士言传身教:我们穿上白大褂那就是一身的责任,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要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时间就是生命,在我们这个专业特别有感受,有时候患者生命就在这个分秒之间进行争夺。 为了患者的生命,吴霄迪兢兢业业地工作,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三、真心对待每位患者
吴霄迪从医以来,不仅在技术上不断进步,更是怀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感情,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他对急症患者的仔细劲儿那可是在全院都出了名,对每个收治的患者都做到精益求精。只要是他看的患者都有三个“亲自”:亲自查体,检查结果亲自看,治疗结果亲自过问。来三中心就诊的“老病号”心里最清楚,他们选择吴主任看重的不仅是他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对患者病情负责任地那股“较真儿”劲和身为医生所具备地令人尊重的品格。因此有很多患者,宁肯住急症观察室环境嘈杂一点,为得就是等吴霄迪每天早晚两次的亲自查房。他每天上午查房经常要干到下午一两点,下午四点钟他还要再对患者巡视一遍。由于他工作仔细认真,采取急救措施及时,许多危重病人得到积极有效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有些诊断不清、症状被年轻医生忽略被误诊的病人诊断得到及时纠正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
患者选择吴霄迪、信任吴霄迪不仅是源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更可贵地是他能够真正做到“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曾被吴霄迪救治的一位90岁的外地患者的6个子女联名给医院党委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对其母亲在我院诊治过程中,所享受到的高尚医德和高质量医疗服务而感动不已。他们在感谢信中写到:“我母亲90多岁突发疾病,夜里送到三中心急救,有幸遇到吴主任,他迅速诊断组织急救,把我母亲救活,全家人都说真是奇迹。急诊观察室的患者及亲属都说:吴霄迪主任不仅技术精湛,对待患者也出奇得好,对待每位患者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大环境出现医患信任危机的今天,我们能遇到吴霄迪这样的医生真是福气。”
作为急诊科主任,吴霄迪深知做医生要恪尽职守,各项技术、用药都要讲科学、有规范,所以从他手中开出的每一张处方、执行的每一项治疗都包含着他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他也要求、带动所有急诊科的医生规范自己的诊疗行为,使每一位到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尽可能能够得到规范合理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