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王月梅,女,43岁,中共党员,主管护师,本科学历,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担任护士长,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5年,现任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第二治疗所护士长。在20多年的护理生涯中,她始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临床一线,她热情干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担重任,她是护士们眼中可以完全信赖的好姐妹,患者和家属眼中的贴心人,她是热爱工作、事事都为大家着想的好同志,是精神科护理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无论工作多么辛苦困难,心里都永远想着患者,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的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她曾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被授予“天津市优秀护士”、“天津市优秀人民警察”、“津门女卫士”等荣誉称号,其所带领的集体曾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一、奉献进取,平凡岗位体现不凡价值
20多年来,王月梅一直投身于护理工作中,视患者如亲人,悉心体贴照顾。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力求打造家庭式的护理标准,让患者进病区如回家一般。由于精神科病房,是封闭式管理,几乎无陪伴,患者的所有日常生活,包括端屎、倒尿、剪指甲、理发、洗澡等都要由护士照料。许多患者由于精神障碍失去躯体和生活功能。有的无语言表达功能,有的不会自己吃饭、吃药,有的不会上厕所、洗澡,有的缺乏运动导致肌肉萎缩,行走困难。王月梅在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的同时,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功能和行为训练,尽管训练中常被抓伤,她也从不计较。有一次她在训练一位患者行走时,遭到患者的极力抵触,为了保护患者,王月梅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抱住患者,谁知患者在她手上狠狠地咬了一口,鲜血直流,并留下很深的伤口,为了不使家人看到伤口担心,王月梅以医院加班为借口,一连几天都没回家,但她不灰心不怨恨,依然持之以恒。通过坚持不懈地行为矫正和训练,大部分患者恢复了自理能力。
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王月梅还要求护士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人性化服务,针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争取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对于无家属或家属无条件照顾的特殊病人,王月梅带领病区同事自费为他们买来水果和营养品;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她每天给她们定时翻身、拍背、补充营养,多年来,长期卧床患者无一人出现压疮;对于长期住院的老病人,她定时与病人家属沟通,及时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困难,尽全力帮助她们解决。病人家属看到在王月梅的精心护理和耐心训练下,他们亲人的精神状态和躯体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由衷地发自内心的感激,纷纷称赞王护士长是天使,是老师,是保姆,是亲人,每个患者家属向王月梅表示感谢时,她总是微微一笑,说,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使命。
二、勤学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王月梅对自己要求严格,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在向党组织递交的政治学习思想汇报中,她写到: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就是我的人生方向。
她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每逢节假日,精神科护理病房工作最忙、护士人手也最紧缺,她都坚持留在病房里坚守岗位。为了保证每个患者的安全,她经常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指导重点观察病人的护理情况,甚至是顾不上自己年幼的儿子。
精神科护士的夜班工作最辛苦,同时又是隐患易发时段,王月梅不仅经常为护士代夜班,还主动多排自己的夜班来熟悉工作,查找隐患,多年累计下来,她的夜班是全院护士中最多的一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她利用业余时间报读了天津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于2005年毕业。鉴于她的突出表现及工作业绩,医院于2013年选派她去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培训考核。回到医院后,工作中的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搜集、整理和学习专业知识,苦练操作技能,把进修学习所掌握的先进的服务理念及管理经验带回科室,并积极协助主任管理,组织护士查房,规范精神科护理文书的书写,在病房组织开展护患帮教座谈研讨,宣传精神疾病基本常识,极大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服务满意率。
2014年,因工作需要,王月梅被调整到临时保护性约束病房任护士长,保护性约束是修改后的《刑诉法》规定的对人民法院尚未做出强制医疗的决定的精神病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约束措施。对于这个全新的工作领域,王月梅坚持不断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一方面按照法律程序配合好办案单位做好相应的入所手续,一方面深入研究如何依法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在实施约束的过程中,积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实施科学的保护性约束方法,讲究约束技巧,加强约束期间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并做好解除约束后的心理安抚工作。通过不断地探索,王月梅摸索出整套科学有效地保护性约束的护理管理模式,为正确执行法律,有效地保障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履职尽责,推动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特殊性、长期性等特点,护士长作为基层护理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挥者,位于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人际关系之中,行为直接影响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因此护士长在全部护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身为护士长,王月梅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坚持以“质量、安全、关怀、舒适”为主线,以患者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护理模式,完善护理质量。工作中,她凡事身先士卒,发挥榜样作用,不断带动其他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推动科内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作为护士长,王月梅感到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由于精神科病房患者病情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且护患比例失调,年轻护士多,经验少,各种工作程序有待规范等不利因素,让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带好护理队伍,王月梅首先了解本科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年龄、学历、护理经验等。她发现年轻护士多,理论知识不扎实,就采取业务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重点患者病情研讨,强化培训业务知识,从而能准确掌握科内护理质量的脉搏;她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行量才用人的原则,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合理排班,让护士们在实践中找差距,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根据病房具体情况,她完善了岗位职责,加强质量控制,检查护理计划和执行情况,同时收集患者及家属等多方面反映,及时纠正护士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最终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业务扎实的护理队伍。
知人善任是王月梅工作的最大亮点。为了合理安排班次,让每个人、每个班组发挥最佳技术力量,王月梅制定了“四搭配”分班原则,即男女搭配、技术搭配、新老搭配及民警和员工搭配,同时,她一直思考如何帮助护士建立职业成就感,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并摸索出一套最佳用人方案:有的护士动手能力强,王月梅就往技术能手方向培养;有的护士擅长写作,王月梅就推荐他们做科室的内勤员;有的护士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王月梅就逐步培养她们承担科室的管理工作;有的护士责任心强、理论扎实,王月梅就帮助她们承担带教工作,让每一个人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帮助护士逐渐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今在她的帮助下已培养护士长2名,带教护士7名,其中1人连续多年在医院“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中取得第1名的好成绩,所内整体护理工作业务水平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