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丛洪良,男,196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已经从事医疗事业34年。他自走上临床岗位一直勤勉好学,耕耘不辍,工作上精益求精,学术上严谨治学。
一、积极钻研业务遨游医学海洋
作为一名医生,他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自觉地实践党的宗旨。
作为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丛洪良主持全部的医教研工作,率全科完成我市近1/4冠脉介入手术,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任科主任以来在完善人才梯队建设的同时,注重医院心血管学科建设,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冠心病、心电生理与起搏器、急性冠脉综合症CCU、心衰与危重症病房、高血压专科门诊,突出了心血管病专业的特点。
2009年该学科又被卫生部评为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分别为冠状动脉疾病和心电生理与起搏培训基地(2010年又被评为天津市唯一的先心病介入培训基地)。提出了一个学科、两个基地、四个专业、八个病区的发展方向。学科整体分为心血管临床和心血管病研究所两部分。重点突出医疗、科研和队伍的梯队建设。心血管内科分为8个分科、心脏重症病房和心内科急症。多次在全国一流学术会议上被邀发言或主持讨论,并多次被邀去外省市讲座。丛主任从医以来以治病救人为使命,对工作精益求精,在我国及本市心血管内科和危重病学术领域享有一定的威望。作为天津市心血管病专家,近年来,参与市内外会诊、抢救病人百余次;市保健会诊、抢救30余次,由于专业技术精湛几乎参加了所有在天津的领导干部心血管疾病的会诊工作。作为天津市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主任积极帮助市内外兄弟医院提高专业水平,毫不保留的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先后帮助第三医院、西青医院、武清医院、宁河医院、第三中心医院、272医院、沧州等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项目,并培养了能独立工作的技术人员。现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外聘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时带领质控中心管理天津市各医院心脏病介入质控工作,协助卫生局医政处贯彻有关政策及制定适合我市发展的计划。协助医政处,完成了全市各医疗机构的心血管介入质控的医疗机构准入和介入医师的准入工作。
组织完成全国的学术会议六届及国家级继续教育课程,指导进修医师三十余名。以心脏科名义多次邀请日本、澳洲、法国、英国、美国、香港、台湾及国内著名心脏中心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全科的临床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
在教学与研究方面,他带教的50名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和国外留学生,已毕业近30名,分配在全国各地,为培养医疗技术人才,做出了努力,2009年被评为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多次作为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的授课专家,在各地授课普及心脏病学治疗的规范化。近五年来承担和参加了国家级及省部级基础与临床课题10余项。近五年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等各类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副主编、主译、参编论著16部。获天津市科技成果8项,获省部级等各项科技进步奖6项。填补卫生局新技术空白三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项--电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作为全国的百城巡讲活动的专家,为推进全国各地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的规范化,缩小不同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差距,进行着不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水平。现任29家学会或协会的委员、常委、副主委,4家杂志的编委。
二、敬业求勤德高业精
沟通是理解的前提,他十分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无论从精神还是疾病方面都给予了病人无私的奉献,工作热情主动,关心患者疾苦,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
从事临床工作29年来,丛洪良主任好像已经没有了过节假日的概念,只要没有出差到外地,每天都要到医院查房、处理病人,即使春节也从未间断过,即使在外地讲课或开会也会每天晚上给值班医生电话指导病房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不论工作时间内外,只要患者病情需要,他随时都会出现在医院。每次门诊除了预约的患者都会有许多外地或本市的医生转诊过来,由于挂不到号,丛主任都会给加号,直到把所有的患者看完,每次都到很晚才去吃午饭。丛主任多次对带教的研究生和年轻医生说,病人那么信任我们,认可我们的医术,我们绝对不能让病人失望。2012年4月,病房接诊了一位急诊病人,突发心前区疼痛,入我院急诊结合心电图及常规化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经过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可是谁料到事不如人意,就在大家都为又一次成功抢救病人而欢呼雀跃时,这个病人由于特殊的因素,产生的强烈的迷走反射低血压,诱导了支架部位再次形成急性血栓,情况十分危急,经值班大夫抢救转危为安了,由于病人病情危重反复变化,要求丛主任给看一下,当时正在北京郊区开会的丛主任听到这个事情时,立即远程给予了治疗方案及妥善的善后处理方法及建议,更难能可贵的是本来两天后才要回来的丛主任转天上午就赶了第一趟火车回到了医院,细致的查看了这名病人,当时他那关怀的眼神,急切的神情,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医护人员,确定这名病人切实度过危险期之后,丛主任又返回了北京。
三、重新划分病区与病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014年1月,胸科医院搬迁新址,丛洪良主任投入到紧张的搬迁工作中。从老院停诊到搬迁新院后的几天里,他没有歇过班,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他的指挥下,搬迁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丝毫没有影响到医院的日常医疗工作,使每一位危重的心脏病人安全平稳转运到新的医院,完成了胸科医院最为艰难的转院工作。新院标志着一个新的起点。丛洪良同志协调各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对医院的病区与病种重新进行了划分,并增设了亚专科,使各病区的职责更加明晰,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长期以来,丛洪良主任赢得了患者、家属及同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称颂。彰显了新时期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崇高职业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