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以前种庄稼就知道往地里放肥,听了专家讲解后才明白,不是肥放得越多越好,科学施用,缺什么补什么最管用!”昨天,在蓟县下营镇段庄村的果园里,农民王爱国指着果实累累的苹果树说。目前,本市农民技术培训正在紧张有序开展,有52万余人取得了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市相关部门颁发的岗位执业证书,另有2万余农民取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现已成为津郊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今年55岁的王爱国是下营镇段庄村农民,本月他参加了蓟县组织的农家游服务技能培训,又获得了相应执业证书。他女儿去年在村里开了一个农家院,如今游客天天爆满,老王准备把农家院与果园结合起来,打造集餐饮、采摘一体的农家游。
前几年,王爱国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植4亩苹果树,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给果树剪枝、疏果,只知道施肥,结果果树枝繁叶茂就是结不了多少果,忙活一年收入不过2000元。本市启动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后,蓟县林业局专家到下营镇举办果树种植技术培训班,王爱国头一个报名参加。一个多月后他以理论、实践双优的成绩拿到果树工证书。回家后王爱国对果园实施精细化管理:松土除虫,冬剪枝,夏疏果,轻剪多留,疏枝为主。在肥料施用上,以“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今年他的果园面积已达7亩,除了种苹果外,还有酥梨等多个果树品种,目前均已丰收在望,预计收入将在10万元以上。如今,他已成为当地的果树专家,时常有果农跑到地头来“取经”,他也乐于把经验传给大家。
“过去脸朝黄土背朝天干活,庄稼长成啥样就是啥样。现在可不行了,大棚蔬菜、设施农业、物联网农业……当农民也要进课堂充电,不学习就要落伍了!”日前参加农业物联网技术培训的武清农民李玉清说,他每年都要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至今他已有5本国家及市级相关执业证书。下一步准备把物联网技术引进设施大棚,操作电脑“种菜”。
据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本市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已开设涉农专业、非农职业、学历教育等402个专业工种,截至去年底,共有74万人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