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宁河县芦台,有这样一个理发师,他为顾客推发、剪发只收一块钱,这么多年,别的理发店涨价涨了一轮又一轮,他这里却连一分钱都不涨,而且还免费收留了大批寒门弟子。开店二十五年来,先后有三千八百多个徒弟从他这里出师立业,执着师傅的刀剪行走江湖。他就是获得第二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二零一二“感动天津”十大真情都市年度人物,并入选“感动中国”二零一二年度候选人、人称“一元理发师”的齐建东。
炎炎夏日,记者来到了齐建东的“意缘齐理发店”采访。走进店里看到齐师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记,一边和进门的顾客热情地打招呼,还不时指点着徒弟们理发的技艺和待人的礼节。到店里理发的都是齐师傅的常客,眼前这位刘大爷刚刚坐定,只见齐建东剪刀一挥,随着“嚓嚓”的声音,一分多钟的时间,老人一睁眼,眼前的自己已经大变样,精神了不少,人也显得年轻了。刚刚理完发的刘大爷深有感触地说:“我这头在刚一开始二十几年(前)一块钱,到现在还是一块钱,像这样的思想境界,我认为齐师傅是一个合格的道德模范。”
正在一旁等待剪发的兰淑琴女士抢过话茬说:“一周来的我就上齐师傅这吹一次,洗洗头、吹吹风,这么多年我总跟齐师傅建议,我说齐师傅呀,你这一块钱你够什么钱呀,让他涨点,他说这都是大娘大爷们的,涨啥涨啊,在我们老百姓的心里,这是纯的劳动模范。”
齐建东的理发店虽然坐落在县城一条偏僻的小街上,但在四里八乡却是很出名的,出名就出在他剪发只收一块钱,这么多年别的店涨价涨了一轮又一轮,可他这里却认准了死理,理一个发收一块钱,有的顾客宁可多跑十几分钟的路程,也要到他这来理发,不仅是图便宜,而且服务态度也是一流的,好多顾客一跑就是十几年。不少常来的顾客都劝他涨价,可他就是不听,同行们说他傻,他也不管,依旧一块钱理一个发。在他的顾客中,不少都是从黑发剪到了白发,从一块钱剪到了不花钱。
齐建东说:“因为我们这店吧是营业带徒弟,如果收费太高的情况下吧,有的顾客可能接受不了。”
齐建东坚持二十五年一块钱理一个发,还有他的另一个原因。“我为啥不想涨价哪,因为这的顾客群老年人比较多,都是工薪阶层特别多,所以定的一块钱收费哪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对于钱来说,挣多挣少就是无所谓的事,就是乐呵,大家伙乐呵我也高兴。”
记者当下给齐建东算了一笔账:以一天至多理一百五十人、收入一百五十元计算,除去房租水电等诸多杂费,余利不多,如何能喂养妻儿徒弟十几号人呢?齐建东说:“我是小本经营,房租低,消费少。我做饭的手艺比理发还好呢,他们的吃喝都是我操持,一个人一天五块钱管保大家伙吃饱喝足”。
齐师傅的美德不仅表现在为中低收入者省钱,他还致力帮扶那些想以理发谋生的“寒门子弟”,让他们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本领。二十多年来,登门学徒者来自本地和北国南疆,他悉数收纳、热心传授。不仅不收任何学费,对外埠来的还免费提供食宿。自古就有“同行是冤家”和“教好徒弟饿死师傅”等老话,可齐师傅想的是,以己之能帮人安身立命,由此获得的快乐是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
齐建东说:“我收的徒弟都是免费的,我不想收费,因为这来的都是单亲孩子特别多,他们大老远的奔这来,家长相信我们,把孩子送到这点,我们挣钱多少是次要的,主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将来投入社会哪,能有饭吃,能有工作干。”
齐建东开的是理发店,也是一个特殊的家。刚开始,齐建东收留的都是一些家境不好、读不起书的孩子;现在教的更多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在校老师管不住,在家父母管不了的孩子,到了他的手上,竟然变得听话啦。于是,不少父母都慕名将孩子送到他的小店。
来自山西太原的女孩晓玲告诉记者,她是慕名来到这里学徒的,在她的心里,师傅不光是严师,更是慈父。“来这个店大概半年左右,之所以来这个店呢,是因为这个师傅特别亲近,师傅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跟顾客打交道,如何学到这门真正的好手艺。他这边管吃管住,到夏天时候徒弟们都有懒得一面,不愿意洗自己的衣服,他都会给你洗了,都特别好师傅,给我们的感觉他就不是我们的师傅,就跟我们的朋友、跟我们的父亲一样。”
齐建东开店二十五年来,先后有三千八百多个徒弟从他这里出师立业,现在已有上岗理发师一千四百多个,八百多个徒弟做了理发店老板。有人说他太傻了,免费为自己培养了几千个竞争对手,而且他的徒弟不仅把理发店开遍了芦台、汉沽,还开到了东北、海南及全国各地,有的还把理发店开到了欧洲、澳洲。而每当看到徒弟们的一张张笑脸时,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理发师。
齐建东说:“你看所有的当爹妈也好啊,当师傅也好,都希望自己的徒弟超过自己,他们挣钱越多越好,比我挣钱还高兴。”
徒弟们挣钱啦,可齐建东还是乐颠颠地教着这些天南地北的徒弟,还是坚持一块钱理一次发,这么多年来,他的辛劳并没有给家里带来更多的财富。二零零六年,齐建东家的老房子拆迁,一家人最后还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勉强买下现在的平凡小院。
齐建东的妻子对记者说:“这几年也没有啥积蓄啥的,挣点钱都搁的理发店上啦。”
虽然每天店里客流不断,齐建东也确实从早忙到晚,但每月只有四千多元的收入,还要除去一千多元的房租和给徒弟们的花销,剩下的才是他们全家人的生活费,但对于这些,齐建东没有怨言,他说:人活着其实挺简单的,够用就行。
“让顾客们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我心里比较有成就感。至于说挣钱,谁都知道挣钱是好的,咱们老百姓来说有活干,有饭吃,一天乐乐呵呵的,工作比较充实,累点(也)高兴。”
齐建东不光为老百姓着想,还为社会做着贡献。他每月都带着徒弟们来到县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住养在那里的老人义务剪发、理发,在给老人们送去关爱、快乐和温暖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二十多年从没有间断过。一提起齐师傅,八十三岁的李德英老人就赞不绝口。“齐师傅总来,齐师傅百忙当中还给我们老太太服务来,给我们剪头来,手艺也不错,我们就盼着(齐)师傅来。”
服务别人,快乐自己,是齐建东这位个体理发师做人的宗旨。他还是芦台镇光明社区的志愿者,承担着五十多户老年人和病残人免费上门理发任务,平时店里生意忙,他就挤出中午饭的时间,每天跑上三五家。
芦台镇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士勇说:“齐建东同志啊经常来我们社区为居民群众免费理发,这些事看起来是小事,但是他占用自已的挣钱时间去做这些有意义的活动,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这充分体现了齐师傅有一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社会上能有他这样的好人,是我们居民之福,也是社会之福。”
齐建东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行为也深深感染着徒弟们,和师傅一起参加义务理发活动的湖南小伙舒军感触颇深地对记者说,自己不但在师傅身上学到了手艺,同时也学到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可贵精神。“学手艺是其次,学做人才是我们该学的,我觉得我们跟师傅不但要学手艺,更要学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也是头一次来做义工,感受一下师傅平时怎么做的,将来做事的时候我们也有个楷模,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有人花钱买享受,自己却不快乐;有人为别人的幸福埋单,自己却甘于平凡,但他快乐。齐建东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为老年人服务,就是想把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就想雷锋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雷锋做不完的事情我们接着能做,把雷锋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幸福和快乐。”
齐建东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收获了精神上的财富。他曾获得第二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二零一二“感动天津”十大真情都市年度人物,并入选“感动中国”二零一二年度候选人。今年三月,还被评为宁河县首届《身边感动》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