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在位于静海县西南部的子牙镇,有一个生态宜居的村庄——西高庄村。虽然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毫不逊色。全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集中供水、水冲式厕所……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沿着子牙河畔的西堤路一路北行3公里左右,就到达了西高庄村。走进村内,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规划整齐、错落有致,处处呈现幸福祥和的画面。一进村,正赶上村里的大集,从十里八村赶过来的商家聚集在一起,菜、米、油、盐、酱、醋、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村民们不出村便可就地选购自己所需的物品,其方便程度绝不亚于城市。
了解西高庄村的人都知道,这里曾久负盛名。上世纪九十年代,该村先后获得明星小康村、典型文明村、样板村、绿化千佳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继承发扬过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当前强农惠农政策的良好机遇,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建设,实现了“季季有动作,年年有变化”。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村“两委”在村中规划统一区域,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搞好各项服务,全力鼓励、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加快发展。目前,该村共有个体企业8个、渔场2个,种植枣、梨、桃等果木树500余亩,解决村民就业350余人。同时,投资57万元,在村西北规划土地500亩,新打机井3眼,铺设地下管道7000米,修田间路2条;在村西、南、北新挖或清淤排水渠5条,全长1500米,为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近几年,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该村更是不惜资金,加强村容环境建设和生态绿化建设。先后投资50余万元,对集中供水管网进行改造;投资12余万元,引进纯净水处理设备,确保村民饮水安全;投资30余万元,为每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彻底改变了村民以往冬天只洗一次澡、洗衣做饭用凉水的局面;投资30余万元,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投资100余万元,对村中主干街道全部铺设了水泥路面,形成纵横交错、南北贯通的环村路网格局,方便了村民出行。去年,又改造太阳能路灯16盏,安装监控摄像头16个,建水冲式公厕9座、垃圾处理池40多个,并成立5人的专职保洁队伍负责卫生清扫和沿路树木花卉管理。今年,结合“四清一绿”行动,新砌环村花坛3000余平方米,栽种观赏树木2000余株,经济林、生态林400余亩。目前,全村道路硬化率100%,村庄绿化率达40%左右。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村民们富而思文的文明素养和富而思乐的精气神儿逐渐高涨。为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这几年,村里先后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等,并在村西南规划建设占地3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组建的3支秧歌队和广场舞蹈队成了这里的“主角”,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自娱自乐,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村民组建的业余足球队,隔三差五和附近村的球队来场比赛,互相切磋切磋球技,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高庄村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年逾花甲的姚江田老人是土生土长的西高庄人。几年前,老伴儿因病去世,老人自己居住。孩子们均在外工作,生活条件都不错,总想把老人接过去享享福,可老人就是不愿意去。用老人的话说:“俺现在的生活好着哩!村里的生活条件都挺好,一样儿不比城里差!”眼下,在西高庄村像姚江田这样的老人越来越多,并且还有许多在外工作多年的老人都想退休后,重新回到村里安度晚年,看中的就是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氛围。
现如今的西高庄村,村容整洁,村情稳定;全村上下邻里和睦,干群和谐;一个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日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