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东丽获悉,2015年东丽区将围绕“23355”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重点,以改善民计民生为根本,以推进依法治区为关键,着力聚集科技创新要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动城市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加快美丽东丽建设。
2015年东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亿元,同比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101.2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865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643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8.5亿元,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8元,增长1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2015年,东丽区将继续实施科技引领,推进经济转型,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以高端产业项目为支撑。深入实施“122计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借助滨海新区自主示范区“一区多园”的政策优势,引进研发和带动能力强的科研机构30家、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5个以上,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融资60亿元。
2015年,围绕“千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东丽区将实施技术升级、协同创新、“专精特新”产品开发等项目400项,技改投入105亿元,400家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全年洽谈落地优质项目4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加快推进总投资1268亿元的109个产业类重点项目建设,汽研中心三期、健康产业园、科智广场等26个项目开工,天安智慧港一期,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高新焊材生产基地等28个项目投产运营。推进南瑞非晶合金等45个工业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2089亿元,增长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量40%以上,推进松江信息产业园等64个服务业项目,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9%。
据悉,2015年东丽区将突出重点区域特色,加快园区载体建设,东丽开发区突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和科技服务业,东丽湖地区突出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聚集科研机构和文化创意企业。航空商务区融入天津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新的1000万平方米高端产业载体建设,新开工183万平方米,竣工146万平方米。
2015年,东丽区将继续推进城市转型。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新开工258万平方米,竣工131万平方米,还迁4.7万人。军粮城新市镇二期,新立新市镇全面开工,智慧城四个组团、增兴窑、南北程林、杨台南大桥、张贵庄二期、赵沽里项目和无暇增建一期竣工并启动还迁,李明庄二期、国企职工宿舍等项目主体封顶。积极推进航空产业区30万平方米经营性设施建设。做好秦皇岛北戴河新区薛家营项目开工建设工作,全面推进70万平方米区属旧楼区提升改造。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东丽区将推进航新路和军粮城新市镇八号路灯道路建设,提升改造北杨公路、津塘二线,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路网结构。完成地铁四号线、十号线征地拆迁,加快张贵庄轻轨站主体建设。


2015年,东丽将继续开展“美丽东丽”,完成一台电力机组除尘改造,5台供热锅炉改燃并网,治理污染口门7个,改造丰年村、程林片雨污合流管网,建成清洁村庄24个、美丽社区16个,推进外环线500米绿化带等11项绿化工程建设,新造林9022亩,植树71.9万株。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实施绿化项目33个,建成二类以上公厕22座、垃圾转运站6座,新建提升绿地106万平方米。启动实施绿化惠民两年行动计划,完成造林和临时绿地建设2万亩。并搭建区街两级数字化城管平台,完成智慧华明主体建设,启动智慧东丽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社区管理。
2015年,东丽区将以20项民心工程和“沃土计划”为抓手,新增就业2万人,完成培训1万人次,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成功率达到100%,建成充分就业区,放宽小微企业授信条件,新增小额贷款3500万元,推进征地养老参保工作,建立“救急难”专项救助资金。新建12所幼儿园和7所中小学,百华中学、军粮城历史名校等5所学校投入使用,推动华新街高中校建设,北大附中东丽湖分校招生开学。更新改造22所学校硬件设施,完成20所学校现代化达标任务。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实施中医医院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建设。


另外,2015年东丽还将推进金钟、军粮城新市镇和无暇、华新文体中心建设,做好军粮城新市镇博物馆建设和展品征集工作,启动微电影产业基地二期建设,壮大畅逸文化产业孵化器。新建改造百个社区健身园,建成东丽湖体育公园和军粮城新市镇带状体育公园。努力创建全国武术之乡。新建养老服务机构5所,居家养老服务达到8万人次,新增调整22条公交线路,推进汇城广场等4处公交场站建设,改造提升40处公交站点。推进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加快社区行政服务代办点建设。推进国企改革,着力培育6家主业突出、管理科学的集团公司和8家核心骨干企业。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和首笔贷款,组建科技金融集团公司,设立运营融资租赁公司和科技部产业基金,推进“三改一化”,鼓励社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