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到春节临近,回家的心就越发迫切。今年也不例外,我提前半个月就请好假,买好火车票,调整好工作节奏,放假前完成任务,2月15日,带着满心的喜悦踏上归乡之路。
回家的路,再远也不远。从天津到湖南岳阳,火车耗时18个小时。在回家途中,认识了很多人,我在路上,奔向家,他们也在路上。
五旬乘务员:30年四分之三的除夕火车上过
在T253次列车,这位带着浓浓津味口音的乘务员正忙着为旅客换票,他叫张希昌,一位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铁路事业的中年男子。今年已经55岁的他,到现在已在火车上为无数旅客服务了30年。
张希昌说,T253次从天津到广州全程大约要28个小时,两班人轮岗值守,8小时轮换一次,吃住全在车上。
“在火车上工作这么多年,对我来说,除夕完全没什么概念,今年还好,这次跑车从天津到广州再返回天津,刚好是腊月二十九到天津,能赶上在家过年了。”张希昌在窗口的座位上,打开了话茬子,这30年来,四分之三的除夕他都是在火车上与同事们一起过的。“工作需要,没办法,其实我也很羡慕你们,能带着孩子和家人一起回家过年。”
张希昌谈起这么多年来春运的变化时说,他感觉变化最大的是火车上没有以前拥挤了。“让乘客们舒心坐车,开心回家”,则是他一直致力的追求。
90后公交车维修员: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
沈涛是睡在记者上铺的一个小伙子,也在天津上的车。和他同行的还有他的三个同伴,他们都是湖南岳阳人,都在天津做公交车售后维修工作。
沈涛是岳阳临湘人,今年22岁,三年前从家乡学习汽车修理后,被学校推荐到了天津做公交车售后维修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维修公交车的空调和暖气。
“在天津工作三年了,每年只能回去一次,因为冬天公交车上的暖气使用频率高,容易出问题,所以同事不可能都能回家过年,大多的同事都是来自外地,过年我们只能分批回家,今年算比较幸运,能赶在春节前回家,去年是正月初五才回的家。”沈涛兴奋地说。
“回家给家人带些什么礼物?”记者与他拉家常。
沈涛说:“之前过年回家带点麻花给家人,现在都不知道带什么好,但我觉得能回家过年便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返乡村民:筹资办团圆饭有机会每年办
离开火车站,转乘大巴,再下了107国道,远处的鞭炮声,越来越浓,村道两旁的小洋楼家家大门上都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灯笼,张灯结彩,红红火火。让人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浓,随着家的距离越来越近,家的形象也渐渐清晰。
刚进家门,就听父亲说,晚上去原村小学内吃团圆饭。
17点半,近200多名村民齐聚村头原小学内同吃团圆饭。为了准备这一顿团圆饭,二三十名村民起了个大早,从凌晨5点就开始忙活做饭。掌勺的向师傅说,这次村里迎新年的团圆饭有团年鱼、团年大肘子、腊肉烧油豆腐、红烧鸡爪、清炖土鸡等12道菜共16桌。
“这是我们第一次举办村民团年饭,以后有机会每年春节我们都要举办这个活动。”组织者黄立新说,这次活动是他和向敏捷等返乡村民组织,共18人参与筹资并举办的。(文/摄记者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