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3月19日14:00,天津市教委召开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河北区在努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在建设“学校联盟”、教师流动和干部交流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使河北区的教育办得更好。解决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根本是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河北区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将采取如下措施,稳妥推进该项工作。
公办初中学校建立“学校联盟”
1.管理的共研共享
一是建立校级领导的定期研讨例会制度,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日常教学管理、教学业务研究、教师培养规划、考核评价制度等重要工作开展研讨。通过举办校长论坛、管理团队研讨、专家讲座等方式,开展以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文化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活动。二是开展中层干部的互动交流。各成员学校至少派出一名中层或后备干部到其他成员学校进行挂职交流学习。三是积极建立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成“联盟资源共享库”,将联盟内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工作举措、教学成果在网上展示,使之成为联盟内学校领导、教师共同分享交流沟通的资源平台,努力实现联盟内学校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2.教师的培养交流
一是建立骨干教师引领制度。充分整合联盟内名师资源,建立名师团队工作室,以骨干教师的互派蹲点、互动指导学习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联盟内名师的传帮带活动。二是建立科研培训联动制度。各联盟学校要积极开展在科研课题研究和教师校本培训方面的合作,通过举办学术论坛、教学沙龙、教学业务培训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交流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科研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开展联盟学校教师的多向交流。联盟牵头学校每学年按一定比例分派教师到普通学校任教,成员学校每学年按一定比例分派教师到牵头学校或其他成员学校任教。通过教师交流,达到教师资源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教学的合作互助
一是突出课程建设的研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着力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建设能力。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课程的建设研究方面下工夫。通过开展课堂观摩、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深入推进课程实施的研究,着力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突出教研活动的开展。建立联盟内学科教研组,制订本联盟教科研总体计划,扎实开展学科专题教研、集体备课和各类评课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二次以上的专题教研活动。三是突出教学质量的管理。加强联盟内各学科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联盟内教学质量的监测和分析,在教学进度把握、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检测等方面做到调研共同进行、问题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讨、质量共同提高。
4.文化的共建提升
一是加强学校显性文化的研讨。联盟学校要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积极向上的师生活动文化,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外显形象,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二是强化制度文化的交流。联盟学校要积极开展专题交流与研讨,不断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科学和完善。三是注重精神文化的构建。联盟学校要不定期开展精神文化构建研讨,既要注重从学校自身发展历史和办学经验中汲取营养,又要注重联盟学校间相互学习与借鉴,培养学校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
公办初中学校教师流动工作实施方案
1.交流范围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初中学校在编在岗的教师,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50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6年的,原则上应该交流。特级教师、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区首席教师、名教师、学科指导名教师不受年龄限制。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也可以参加交流。
每学年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
对于已有2所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2.交流时间
交流工作以每学年秋季学期为起始,交流期限一般为2-3年。
3.交流办法与形式
教师流动坚持自愿参加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可由教师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经组织审核研究确定,也可由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人员。教师流动以学区片为单位,开展片内学校之间教师的多向交流,确保每个学区内优质初中校的教师按一定比例和需要流动到片内普通初中校任教,切实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共享机制。主要采取以下形式:第一,指导型交流:是指骨干教师到学区内其他学校任教服务的交流;第二,培养型交流: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有培养潜力的年轻教师派出到其他学校的交流;第三,互动型交流:是指在学区内校际间实行同学段、同学科的对口交流。
公办初中学校干部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1.进一步加大校长交流轮岗力度
在原有校长交流机制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最新要求,在做好基层领导班子干部补充调整工作的同时,以校级干部交流轮岗为重点,结合干部达龄退休、学校建设、布局调整等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校级干部的轮岗交流,推动优质学校校级干部到普通学校任职工作,优化普通学校干部队伍结构,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推进片内联盟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
局党委根据学区片内各校整体情况,综合岗位需求,确认岗位条件,各校采取自愿报名与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交流人选,局党委择优统筹调配使用。凡男年龄在50岁及以下,女年龄在45岁及以下(具有高级职称年龄在50岁及以下)中层任职满3年的干部,原则上在联盟校间交流,发挥优质学校中层干部的最大作用及学校联盟的互助作用。在条件允许时,可扩展到全系统范围,统一调配使用。
3.推进优质学校对普通学校“一对一”帮扶工作
局党委根据学校需求,指定岗位,指定条件,坚持自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优质学校选派优秀干部到普通学校挂职,将先进管理经验带到普通学校,帮助普通学校提升办学管理水平。普通学校选派干部到优质学校学习锻炼,汲取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