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3月19日,天津市教委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招生政策。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反映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能减掉压在学生身上过重的、有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合理负担,对新政的实施表示认可。
市教委:保证招生过程透明
天津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徐广宇表示,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的“小升初”新政特点主要有:一是目标明确。2015年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二是优化配置。各区精心规划了小升初的学区片,优质初中全部划入学区片,扩大了片内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力促均衡。创建学校联盟,结成协同发展共同体,探索集团化办学,组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各区多措并举,有力促进了片区教育资源均衡;四是规则明晰。《实施方案》严格规范了招生入学的程序和步骤,形成了明晰的免试就近入学路线图;五是纪律严明。突出强调了招生纪律,全面实行阳光招生,保障教育公平。
徐广宇说,此次政策发布后,各区教育部门都安排了接待和咨询工作,继续为广大学生家长解读政策。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理解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若干所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这些学校在经过市教委认定后,可以跨区招生。
市教委中学处处长黄炎表示,各区普遍采用志愿录取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招生方式,随机派位的过程中,将由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代表、公证人员共同参与,保证过程完全透明。
“请家长们放心,我们会严格地按照操作程序实施随机派位,做到‘随机不随意’。”黄炎说。
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政策基本相同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郝奎刚表示,对于大家比较关注的招生办法,河西区将按照3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公办初中志愿录取和随机派位招生;第二阶段民办初中自主招生;第三阶段公办初中剩余计划随机派位招生。为了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从2015年开始,河西区从每一所优质学校中选派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管理干部到普通校任职,河西区16所中学也将组成6对互助体,形成中学一对一互助机制。优质初中与普通初中真正实行联盟发展,推动中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委员会中学处处长冯宜冰告诉记者:“目前,滨海新区汉沽、大港、大港油田及开发区、保税区、中新生态城三个功能区已于几年前全面实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塘沽区93%的区域学校也于几年前实行了‘校校对口’,此次招生改革的重点是塘沽的中心城区。”
天津市河北区教育局副局长魏巍表示,该区每个学生可填报两所公办校的志愿,对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人数的学校,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学校,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民办初中面向全区采取自愿报名、综合素质测量、面谈录取的方式自主招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津升学,须提供户籍证明、居住证、务工证、住房证明,在免试就近入学、随机派位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享有同等的政策。
目前,红桥区6年级毕业生有1984人,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副局长刘志坚表示,红桥区生源分布极不均衡,中小学校布局极不对称。为了保障每名小学毕业生都有中学学位,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红桥区积极寻找中学学位数和小学毕业生数的最佳结合点,同时兼顾教育资源均衡和片区内中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就近的原则,体现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即公平性和普惠性。
河东区教育局副局长张俊钧表示,河东区也将采取公办初中招生、统筹安排、办校招生三阶段的方式进行招生。公办初中依据划定学区片,多所中学对应多所小学招生,采取填报入学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招生。民办校根据自愿报名情况以面谈录取的方式自主招生。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河东区将建立4个学校联盟,用优质校带动普通校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南开区教育局副局长来颖告诉记者,南开区在实行多校划片的基础上,采取学生填报志愿和随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招生,力求做到起点公平,机会均等。初中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时间紧、涉及面广、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重要工作。因此,南开区将增强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在招生工作中,各校将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不得将竞赛证书、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健全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机制,民办学校要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合理确定招生计划和范围,不得组织选拔性考试。禁止乱办班、乱收费、乱招生;禁止将学生分编为重点、非重点、实验班;禁止学校向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收取借读费及其它任何费用。
而和平区的公办和民办初中招生工作将同时开始,采取两次“志愿选择”+“随机派位”的方式,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进入第一阶段的招生工作,凡是有意愿报名民办校的可以选择一所民办校填报志愿,由学校来确定入围资格,最后面谈录取。没有被民办校录取的学生不影响其在片区内对公办校的选择,将在民办校录取结束后回到片区内,参加第二阶段招生。”和平区教育局副局长庞海军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和直接报名公办校的学生一同选报两所公办校,通过志愿优先和随机派位两种方式入学。某所学校第一志愿填报人数超过计划人数的时候,我们将进行随机派位。如果志愿报名人数少于或等于计划人数,学校就可以直接录取。”
各方反应:给学生松绑 注重素质教育
天津市二十五中学校长李忠益告诉记者,南开区教育的整体氛围很好,前期也做了很多基础规划。此次改革从长远来看是回归教育的本质。以前的考试模式让孩子不得不走进学习班,现在免试就近入学后,学生没有激烈的竞争,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接受全方位培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均衡。
天津市红桥区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娟表示,免试就近入学需要每个学校都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还要转变观念,将学生发展状况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内容。教育质量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力求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转变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同时,提高教育质量离不开相应的条件,教师队伍、教育投入、设施设备、教育教学管理等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天津市红桥中心小学教师王欣告诉记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减负增效”。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能减掉压在学生身上过重的、有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合理负担,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能够多一点时间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调节身心,为以后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积累“资本”。
学生家长夏莉娟告诉记者,“小升初”改革让孩子免试就近入学,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由于孩子年龄小,现在孩子就近入学了,孩子上学路远,交通安全和吃午饭等问题家长就不用担心了。同时,家长也希望学校在执行这项政策时能坚持透明性,保证学生录取的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