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在北辰区普东街万科新城社区,认领“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活动已经开展两年,成为该社区的一大亮点,志愿者队伍在居民的广泛参与下不断壮大。然而,在这支队伍中,提起刘栓、李春华组成的学雷锋志愿者家庭,没有人不为他们挑起大拇哥。夫妻二人夫唱妇随、甘于奉献、团结互助、关爱邻里,总是把别人家的困难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解决,收获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赞扬。
“栓哥,我上午想去趟超市,方便带我到车站吗?”“栓哥,我家自行车没有气了,借我打气筒用一下。”“栓哥,这几天我们要出趟远门,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还得麻烦您给照看一下。”在万科新城社区,谁家遇到了困难事都爱找刘栓、李春华夫妻俩帮忙,他们二人待人热情,真诚厚道,面对来家里寻求帮助的邻居们,从来都是一句“没问题,您放心吧”,就像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计较得失地为群众付出,被居民们亲切地唤作栓哥、栓嫂,是社区里公认的“活雷锋”。
今年87岁的袁奶奶是刘栓家的老邻居了,自从刘栓搬到社区,袁奶奶就成了夫妻二人的“首席”照顾对象,先后两次骨折卧床养病都是夫妻俩到家中精心照顾直到康复痊愈。2011年,袁奶奶不慎摔跤造成骨折,根本无法下床走路,细心的李春华注意到袁奶奶没有按例经过他家窗前去散步,开始担心起来,赶忙和刘栓来到袁奶奶家,这才知道了实情。由于儿女工作忙不能每天陪在老人身边照顾,李春华急在心里,当即决定亲自照顾老人。买菜、做饭、洗衣服,陪老人聊天解闷,夫妻俩很自然地承担起了做儿女的义务。一天三顿饭,李春华总是准时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老人家中去,换着花样补充营养。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好,李春华就把煮好的苹果、梨等剁成泥喂给她。因为摔折了胳膊,袁奶奶行动不便,大小便不能自理,刘栓就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给予清理、照顾。为了缓解老人的疼痛感,夫妻二人经常在老人家中表演节目,唱歌、吹乐器,陪老人说话,等到儿女们回来,才肯放心地离开,就这样照顾了老人两个月直到痊愈。去年,袁奶奶又一次骨折,夫妻二人依旧不离左右,照顾起来更精心了。袁奶奶经常对邻居们说:“刘栓这两口子总是处处想着我惦着我,比我亲儿子、亲闺女还亲,和他们做邻居真是我的福分。”不仅是袁奶奶,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几乎都得到过他们的照顾,逢年过节,刘栓夫妇总是给老人们送去可口的饭菜、节日佳品、营养品等,当自家人一样悉心照看。
多年来,夫妇二人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坚持义务为社区奉献,为居民服务,只要大家有需要,他们总是随叫随到。不仅如此,看见别人遇到困难,刘栓总是主动上前帮一把。前不久,邻居把自家钥匙弄丢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社区到处寻找,刘栓看见后,不顾天气寒冷,立即帮助邻居分头寻找,直到手被冻僵,手电筒没有了电才作罢;一次出去买菜,刘栓看见社区陈大爷摔倒在路中央不能动弹,情急之下扶起陈大爷就去了医院,一直陪护到家人到来才默默离开。如今,帮助居民照顾家里的宠物,给邻居家的菜园浇水施肥,下雨帮邻居收衣服,帮助别人维修家用电器……已经成了夫妻俩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了,用李春华的话讲,“少了这些还真觉得日子过得没意思了。”
2012年,万达新城社区居委会授予刘栓和李春华学雷锋志愿者称号并在门上挂牌。刘栓的邻居郑先生告诉记者:“我们社区是个大家庭,栓哥和栓嫂总是特别热心地帮助我们,就像大家长一样,所以大家遇到麻烦事都喜欢找他们,他们一到事情准成。”
常常有人问夫妻俩这么爱帮助别人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图什么呢。李春华听了却笑着说:“雷锋精神是要用实际行动传承下去的,大家走在一起就是缘分,我们主动帮助就能给予对方精神的安慰,解燃眉之急,自己也能分享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就很满足了。”平凡的小事彰显出人性的真善美,感动着人们的心灵,夫妇俩就这样以他们的行动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主动参与到学雷锋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充实了万科新城社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