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自2011年“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在西青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锐意创新、拼搏进取,以市委对西青提出的“走在前列、再上新台阶”的重要要求为标准,扎实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西青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现高起步
(一)全区大普法格局日趋完善。2011年,区委、区政府转发了《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区人大通过了《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设法治西青的决议》。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及时召开“六五”普法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部门、各单位相继成立办事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衔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
(二)监督考核机制科学规范。坚持把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占一定分值,实行一票否决。与各街镇和司法、行政执法部门的一把手签订《普法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人。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定期听取“六五”普法工作汇报。在市委对区县法治建设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得到满分。
(三)保障机制措施得力。加大普法经费投入,逐年提高标准,足额拨付。五年来,仅区财政划拨普法经费达到502万元。由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宣传队和普法联络员组成三级宣传队伍网络,作为“主力军”,活跃在基层普法第一线。经过层层发动,广泛动员,迅速在全区掀起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法治西青的热潮。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法治宣传教育取得新进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全民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信仰法律、崇尚法治,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一)“法律进机关”蔚然成风。发挥领导干部“龙头”带动作用,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大力推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任中学法、年终述法、集体学法、带头讲法制度。五年来,依托区委党校等宣传阵地,组织各种主体班次培训168次,受教育人数达到4000余人次。全区1196人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天津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1491人次副科级及以下干部参加了任职资格法律知识考试。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普遍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法律进乡村”蓬勃展开。着眼基层干部群众关注的法律问题,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对村“两委”班子成员,采取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法治讲座和以会代训等形式,重点宣传与农村生产生活、民主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广大农民,通过“普法赶大集”、普法电梯、普法会客厅、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不断满足多层次的法律需求,培养法律明白人。辛口镇的“法治新闻播报”,为村干部及时播报最新法治资讯。中北斜村的《视点》专刊,反映村中大事小情,传递依法治村动态。
(三)“法律进社区”百姓受益。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相融合,构建管到格、落到户、上下互动、信息互通、联管联治、共同普法的新模式。社区专职普法委员、普法骨干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在法治宣传、治安巡逻、消防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北镇的“法律服务和谐号”开进大地十二城等社区,为百姓免费提供法律咨询120人次,成功调解民事纠纷70件,挽回损失80万元。张家窝镇的“群众走进审判庭,法官送法到基层”系列活动,通过组织旁听庭审、普法大讲堂、法律咨询等形式,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
(四)“法律进学校”有声有色。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法治副校长、考核“六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进一步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普法广播站”“小学生快乐营地”“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互动式教学,引导青少年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百千万”工程、法治手抄报展览、青少年维权情景剧大赛、普法短剧展播,不断激发了青少年群体学法用法热情。五年来,全区接受法治教育的青少年累计达到40万人次,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普遍提高。
(五)“法律进企业”凸显成效。法律进企业坚持制度化、常态化,通过举办法治培训班、“人事经理沙龙”、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提升企业法治文化。各部门坚持边执法边普法,及时把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等法律法规送到企业,促使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大寺镇的“24小时求职公寓”,为求职者提供法律咨询、招工信息和免费食宿,从源头上杜绝其上当受骗。“六五”普法以来,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人数累计达到43万人次。
(六)“法律进单位”扎实深入。全区各单位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引导单位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司法部门深入驻区舟桥某部等部队,为广大官兵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军民法治连心桥。中北镇与光大银行等金融部门联合共建,举办预防电信诈骗讲座,组织法治节目展播,为打击侵财犯罪、维护群众财产安全奠定了基础。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取得新进步
(一)法治惠民专项宣传持续深入。由法宣干部、普法讲师团成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法治宣传志愿者及文艺骨干组成的“普法基层行”宣传队伍,着眼于群众实际法律需求,深入基层,就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开展专项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五年来,共举办各类法治宣传3300余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0万份,受教育群众达到130万人次。
(二)专项宣传成效显著。利用“3.15”“6.26”等各种宣传日、宣传月活动,集中社会力量,开展主题鲜明、声势浩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等专项行动,全区上下形成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社会治安环境得到净化。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期间,加大培训力度,精心搭建“四个宣传平台”,确保换届工作顺利完成。
(三)“12.4”全国法制宣传如火如荼。“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万人签名活动掀起法治宣传教育高潮。“送法到公寓”,畅通外来务工人员的诉求渠道。流动法治宣传小分队深入千亩绿色庄园,将法律服务送到农家。法治电话彩铃提供温馨服务,法治书画展弘扬法治主旋律,法律大讲堂菜单式普法深入千家万户。
四、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新发展
(一)法治文化建设精彩纷呈。注重挖掘民间文化资源,鼓励和支持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组织“繁荣法治文化,建设法治西青”法治文化宣传月, “五个一”系列活动强化了法治文化产品的创作与推广。举办法治文化征文、普法公益广告大赛、法治书画巡回展览、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满足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在第十届全国法制宣传暨廉政建设书画摄影大赛中,西青选送的《正气图》荣获书画类二等奖。
(二)特色普法亮点频闪。创新普法工作和载体,一大批具有西青特色的法治品牌应运而生,促进了法治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西青法治文化水平实现整体提升。集法治宣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法治公园,传播法治文明。法治漫画系列“口袋书”,方便群众自觉学法。普法路灯杆一条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普法超市”主打便民牌,“法律导购员”提供咨询、解答“一条龙”服务,法治宣传教育惠及千家万户。
(三)传播体系多元化发展。搭建声、屏、网、报、通讯等现代传播平台,《法治方圆》电视专题节目、“西青之窗”等政府门户网站,大力传播法治正能量。“西青普法”官方微博、“法治西青”微信平台等自媒体被广泛运用,成为新时期普法的新常态。
五、以人为本,构筑和谐,法治西青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法治西青建设扎实推进。专门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法治西青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定《法治西青建设实施意见》《法治西青建设任务分解》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完善了法治西青建设考核评估体系。建立法治建设项目台帐,实现“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在“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中,各部门、各单位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考核任务,西青获得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二)依法治理工作凸显成效。各执法部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放心餐馆”等系列工程,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为民计民生保驾护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圆满完成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活动的维稳安保工作。西青在全市综治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实现八连冠,第三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三)基层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实现“一村一律师,一社区一法律工作者”工作目标,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以“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为载体,加大农村各项事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有3个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40个村和7个社区荣获市级“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称号,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