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11月6日中午,天津医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内人声鼎沸,暖意浓浓。由天津医科大学校团委联合市红十字会举办的第14次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在这里开展。
尽管今天本市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温降雨,天气寒冷并下着小雨,但依然没有阻挡青年志愿者们的奉献热情,前来进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的志愿者络绎不绝,大家利用午休时间赶到现场,献出自己的爱心。活动得到了广大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里,共353名青年学子志愿者成功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在捐献活动现场,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注意到,青年学生们脸上写满了兴奋和自豪,但年轻的面孔上也略显紧张。他们仔细地阅读宣传单,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详细了解对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过程及相关知识,通过介绍,他们了解到我国目前血液病、恶性肿瘤、遗传病等恶性疾病对于造血干细胞的需求现状,以及采集造血干细胞对身体的无害性之后,更加坚定了医科大学青年学子奉献的决心,他们用实际行动深切诠释了“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生誓言,体现出当代青年学生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担当。
刚刚进行完血样采集的志愿者、护理学院的大一新生迟宁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她来自于辽宁大连,两个月前入学时,经一名学姐介绍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段时间参加了很多志愿者社团的活动,前两天在天津志愿者平台上看到了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活动后马上就报了名。对于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志愿者感到十分自豪,他说:“只要我们每人献出一点爱,仅仅几毫升的血样,就有可能会延续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几乎破碎的家庭,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需要帮助的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据了解,作为天津市首家倡议者,天津医科大学高举“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旗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广泛的宣传动员。十多年来,已累计有6000名学生志愿者的血样被载入中华骨髓库,先后有23名志愿者血样配型成功并顺利完成一次次生命的接力,正是这种对爱心的传递,对生命的延续,使原本有限的人生拥有了更宽的价值外沿。
在活动现场,记者还看到很多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为采集者进行服务的“志愿者”,他们在现场井然有序地安排服务工作,候场区、领管处、采集处、收表处、饮水处五个职能明确的工作区组成一条绿色的采血通道,这些志愿者们在各个站点为前来的捐赠者提供着引导与服务。他们有的指导捐赠者填写《志愿捐献者登记表》,有的协助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进行资料审核,有的安抚着准备血样采集捐赠者的紧张情绪,还有志愿者向大家发放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资料,介绍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钻骨抽髓”的概念。在现场,他们还呼吁更多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各界人士参与公益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和关心白血病患者的队伍当中,带动和鼓励他们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天津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冯霞向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说:“这次活动从前期准备、培训、到今天现场的组织和执行,我都参与到了其中。三年前,我也和这些学弟学妹一样,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血样采集。现在作为活动组织者,要考虑的就更加周全了。前几天,这个活动在志愿者平台上发布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强烈反响,同学们报名非常踊跃。我个人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的彰显。我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同时,也为点燃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希望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活动充分强化了同学们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担当,进一步推动了红十字精神和志愿者精神的传播。”
天津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0年,始终坚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为指导,是全国最早的大学生志愿者团体之一。25年来,始终坚持“爱心奉献社会,知识回报人民”的宗旨,进行扶老助残、爱心家教、医疗保健等各项志愿服务项目,将志愿者们的爱心和知识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北方网新媒体实习记者马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