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连日来,武清区结合“三秋”生产实际,通过推广保护性耕地技术、加大机具补贴力度等,引导广大农户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基本实现了秸秆粉碎还田肥料化利用及饲料化利用。
近年来,武清大力推广保护性耕地技术,其主要形式是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打捆机、搂草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进行作业,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消除焚烧隐患。特别是今年,区农机部门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采用“秸秆打捆”技术,对秋收后未处理的直立秸秆进行打捆试点作业,并将成捆的秸秆送至电厂用于发电。目前,全区84.2万亩玉米秸秆,直接还田62.4万亩,玉米全株青贮、玉米秸秆黄贮18万亩,直立秸秆采取粉碎打捆外运3.8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对农民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具还田机、打捆机、搂草机、青饲收获机给予重点倾斜补贴,对开展秸秆打捆作业给予每亩25元的补贴。目前,全区总动力达111.7千瓦,拖拉机拥有量为5648台,联合收割机1771台,其中新增秸秆还田机170台,大型打捆机10台。同时,他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发放深松、秸秆粉碎还田等宣传彩页1万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