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完善救助机制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河西区残联在“十二五”期间共投入资金3176万元,为全区符合条件的3617名残疾人按月发放生活救助金,对576名因病、因灾等突发性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发放119.84万元救助金。
河西区残联不断完善残疾人救助帮扶机制,不断拓展受益范围,形成了普惠加特惠、长期救助和各类一次性救助形式并举的扶残助困工作新格局。5年来,河西区残联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共投入资金3176万元,为全区符合条件的3617名残疾人按月发放生活救助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区残联建立了残疾人应急救助基金,实施残疾人大病和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的临时救助,累计对576名因病、因灾等突发性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发放119.84万元救助金,帮助残疾人家庭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落实残疾人养老、医疗保险补贴等方面,区残联5年来为全区1275名残疾人给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469万元;为424名非重度残疾人发放医疗保险补贴13.8万元。他们坚持每年在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期间,举办两次大型公益助残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036万元,为全区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按需实物救助3.3万人次,给他们发放微波炉、电风扇、自行车、轮椅、助听器、升降晾衣杆、电暖气、炊具、学习机、床上用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在区残联的组织下,全区各基层单位近年来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对残疾人的救助帮扶工作,为这一特殊群体送上一份关爱,每年的国际残疾人日则达到高潮。今年国际残疾人日前夕,尖山街举办了“冬日暖阳、情满尖山”扶残助困主题活动,辖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受助家庭代表等100余人前来参加。大家为地区残疾人发放了救助物资,为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朋友在冬季送去了温暖。地区企业还与各社区现场签订了救助联盟协议书。前来参加活动的区有关领导和街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及街干部、驻街单位工作人员、驻街部队的官兵们到残疾困难家庭中进行慰问。其中,武警河西支队十一中队的战士们来到他们长期帮扶的郁江南里社区残疾老人贾培于家中为老两口做家务。

在今年国际残疾人日当天,大营门街为地区220名低保、特困、边缘户残疾人发放了价值4万余元的米、面、油、棉被等物品,帮助他们温暖过冬;为32名有需要的残疾人免费发放了价值1万元的助行器、沐浴凳等辅助器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压力,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便利;组织辖区内的志愿者入户为残疾人家庭做卫生,清理卫生死角,陪伴他们欢度属于自己的节日。街办事处联系医科大学志愿者入户为残疾人义诊,提出专业的康复指导意见,并对日常合理饮食以及科学休息提出建议。在活动中领到助行器的双腿残疾人王先生说,平时主要依靠家人照顾,因为行动不便,有时候上厕所还需要家人背他起来,如今有了这个助行器,不仅让自己行动上方便了不少,也减轻了家人的负担。
各社区残疾人协会向社区志愿者们发出倡议,号召他们发挥自身的作用,为身边的残疾人献上一份爱心。多年来,社区志愿者们默默为残疾人无私奉献着,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浏阳里社区居民杨忠发从小只有一只手可以正常活动,社区志愿者杨金荣就经常帮助他,安排好杨忠发的生活起居。杨忠发的手系不了扣子,杨金荣就都给他换成了粘扣;在他有需要的时候,帮他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他的衣服或者是鞋子脏了,及时帮他刷洗干净。杨忠发亲切地称杨金荣为“二嫂子”,并且逢人便笑嘻嘻地说“二嫂子是对我最好的人。”不知情的人还真都以为他们是一家人呢。在杨金荣的带动下,她的家人现在也都是志愿者,尽己之力帮助他人已经是她家的家风,为邻居作出了榜样。
区残联在“十二五”期间残疾人救助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社会各界给予的大力支持,企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为河西区残疾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充分彰显了社会的温暖。目前,区残联共接到来自市、区各界对残疾人的各类捐助折合人民币67万元。与此同时,全区各级党政机关、驻区单位和街道、社区以助残捐赠、入户走访、结成帮扶对子等多种形式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家庭1.3万人次,送去款物共计485万元,保证了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