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十二五”期间,正是北辰区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愈加浓烈的城市环境正在北辰形成,很多人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在适应的过程中成为了开拓者,在城市化和市场化两个大潮里,农民的命运首先发生了改变。
今天,绢花厂的厂长刘洪伟面对采访有些不情不愿,今年国际市场的持续低迷和最近日趋严格的安全检查,都让老刘有点吃不消,接受采访前,他喝了点小酒儿。
刘洪伟说:“东西都便宜了,落钱了。”
老刘是大张庄镇南王平村村民,早在三年前村子就已经纳入示范镇建设范围,村民都搬入了新居。而老刘提前几年就为拆迁做好了转型的准备,他和亲戚合伙在未拆迁的小马庄村租了3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干起了绢花生意。农闲时节,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赋闲在家,找点零散的加工活贴补家用不失为一个好主意,绢花厂的生意从2010年开始红火起来,一年50万支的大订单,老刘做过好几次。
刘洪伟说:“这些单子一般都是出口活,有伊朗、曼谷,还有缅甸的。”
今年,算是绢花厂的冬天,最近才接到浙江义乌的几笔小订单,虽然制作绢花的成本都在上升,但老刘一直没有降低员工的待遇,压货压款造成的压力,老刘没跟员工吐过槽,乡音乡情催生出同一土坛儿的企业文化,尽管离开土地创业多年,但像老刘这样的老板,仍然改不掉农民的本色。
厂内工人说:“在这上班最起码风雨无阻,这一点我们上年岁的人就方便点,离家近。”
大张庄镇小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印说:“他的企业到我们村以后,村里有五六个妇女在这干,带动周边的村也有二三十家给他加工。”
今年,大张庄镇党委、政府加快推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扶持农村妇女开展编织、绢花等多种形式的手工活,成立手工编织中心,优先对接老刘开办的这种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形成厂区加社区,专职加兼职的灵活就业模式。仅2015年1到10月份,全镇转移富余劳动力近800人,并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9场,大部分农民和老刘一样,在离开土地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城市化改变的不仅是老刘的命运,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员前来淘金,“十一五”末,北辰区人口总量约5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4万,到2015年,北辰区人口总量已达到8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8万,人口的快速增长源自外来人员在北辰的集聚,同时也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进一步繁荣,现在外来人口正在成为北辰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生力军。
随着北辰城市化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本地农民开始从事多种职业。与此同时,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从全国各地来到北辰,扎根创业,其中就有一对夫妻——王丽和王逢荣,他们从山东来到北辰淘金,从粉刷匠干起,后来成立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在北辰城市化建设的大潮中,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在还迁房小区南仓新苑,王丽和自己的工作搭档,同时也是自己的丈夫王逢荣,正在与业主商量装修设计方案,最近这段时间在北辰多个还迁小区,他们的公司接下了十几单装修工程。南仓新苑社区业主说:“他们家的活挺好的,服务态度也好,干活的工人和这两口子都挺实在的。”
2000年,夫妻俩成立了一家装修公司,从最开始骑自行车自己出去跑活,到现在开上私家车,带着工人和团队去谈业务,工作方式的改变,除了个人的努力外,更多的是赶上了近五年来,北辰区城市化建设大潮带来的巨大商机。
王丽说:“整个北辰(市场)养的我吧,把我的企业做起来的,靠着北辰的客户。”
近年来,夫妻俩的装修公司年均接单50户,年营业额近200万元,这还得益于北辰区的城中村改造和示范镇建设项目让许多人住上了新房。
“十二五”期间,城中村改造和示范镇建设,累计完成拆迁610万平方米,在建还迁房368.5万平方米,236万平方米主体竣工,183.7万平方米还迁入住,以当前北辰装修市场装修单价70元每平方米计算,“十二五”期间,北辰区仅城中村改造和示范镇建设形成的装修市场总量达3亿元规模,用一块大蛋糕从天而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历史的北辰因漕运疏通商贾云集而立,如今的北辰因产城融合海纳百川而兴,城市化进程还在路上,创业故事还有待继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