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白天吹拉弹唱,乐声悠扬;夜晚灯火辉煌,演出不断……”在新落成使用的河西区文化中心,河西区文化馆馆长刘琴述说着做文化馆工作的感触,对群众文化的理解,对文化中心的展望。“希望茶余饭后,河西百姓都可以来这里观看演出,参与活动,享受免费的文化产品。”刘琴说,文化活动丰富了,文化内涵提升了,全民素质也将相应提高。
“十二五”期间,河西区文化馆组织开展的所有演出都下到基层,深入社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节目。这让刘琴感到欣慰和自豪。“我们组织了社区行、敬老行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送文化进学校、进军营。通过文艺演出、展览等形式,我们宣传国家政策、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业务干部也更多地下到基层开展辅导培训,更好地服务社区百姓。”2015年一年,区文化馆组织广场演出近300场,讲座52场以及漫画展、摄影展等多项活动。
去年9月,河西区文化馆搬迁进入区文化中心,硬件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位于全国文化馆前列,共有各类文化活动厅室34个,集演出、观影、视听、展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借助搬迁新址的契机,利用新馆的阵地优势,区文化馆积极与专业院团合作开展免费的文艺精品惠民演出。从上个月到现在,该馆已经成功举办了相声、评剧、河北梆子演唱会等各类高雅艺术演出十余场,全部是免费向市民发放入场券,领票和演出现场呈现了双火爆。“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开展多场这样的演出,邀请一些专业院团参与,同时免费向市民发票。”刘琴表示,新馆的投入使用,成为群众文化发展的有力载体,为群众文化的多彩图画,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提到已经来临的“十三五”,刘琴表示,文化馆工作要有一个质的飞跃和转变。“群众文化一定要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再提高。这就需要加强业务干部的培训,提高水平,才能为基层培训、辅导,从而培养一批批的准专业水平队伍到社区进行培训,带动群众文化全面开花。”采访最后,得知河西区参加群星奖的两个舞蹈作品喜获佳绩,赴京交流演出。刘琴说,这些作品的成功来源于接地气,来自百姓生活,从而引发共鸣。“十三五”,文化馆会努力创作更多这样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打造百姓喜爱的精品群众文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