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献展+学术研究会 带您领略书画大家王颂馀如何“以书入画、以画入书”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 作者:仇宇浩 编辑:邓坤伟 2024-03-29 14:36:00

内容提要:3月28日,“大美之艺”——王颂馀艺术文献展开幕式,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随后举行的学术研究会上,艺术家们汇聚一堂,回忆往事,解读作品,共同探索王颂馀的艺术世界。

天津北方网讯:1910年出生于天津,5岁开始学习毛笔字,15岁拜师张君寿,学习书法,受人所托书写了当时天津法租界内“效康里”胡同的牌匾;

17岁,成为天津金城银行练习生,同时习字、学画、学国学等;

虽然未进过正规的高等院校学习,但是他得到过张君寿、罗振玉、章太炎、裴学海、闻一多等诸位国学和书画大师的指引;

他博采众长,精书画、通诗文,尤以山水画著称,形成了“以书入画、以画入书”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质健为妍”的书画新境界;

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被选送日本、新加坡、美国、芬兰等国家展出,著有《中国画技法述要》《书法结体探津》等;

他还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山水画教学体系,培养了众多蜚声画坛的画家……

他就是20世纪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王颂馀。

3月28日,“大美之艺”——王颂馀艺术文献展开幕式,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随后举行的学术研究会上,艺术家们汇聚一堂,回忆往事,解读作品,共同探索王颂馀的艺术世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介绍,天津这片沃土哺育了王颂馀的艺术。师徒相授的教学模式让王颂馀承继了各位大师的学术思想和品德修养,懂得了要以谦逊的态度治学、以包容的心态授业,因此,在他后半生的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与循循善诱、不断地自省与自学,给身边的同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且良好的学术对话空间。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治学精神,都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精神财富。

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李旭飞介绍,此次展览分为“书画相通 质健为妍”“颂体书风 独立高步”“行所无愧 厚德载物”“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学相长 诲人不倦”五大板块,共展出王颂馀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书法作品、教学范图和相关文献资料400余件,其中山水画和书法作品百余件,具有珍贵研究价值的教学范图和文献资料300余件,系统梳理了王颂余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全面呈现其在绘画、书法、美术理论、文学、历史、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贾广健介绍,王颂馀的作品建立于深厚的传统艺术根基之上,注重诗、书、画的结合,尤其以人文因素的介入延伸了美的联想,呈现出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价值传承。同时,他还力求艺术创新,无论画作还是书法,不可陈陈相因,要与时俱进,取各家之长;通过个人探索,他将传统绘画推进到可与时代审美相呼应的层面,这是由“自然美”到“艺术美”的互动和升华过程,也将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引向更为宽广的思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探索新时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之路,将自己的所思所悟,通过课徒稿和山水范画进行传授,为后人提供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训练之路。此次展览从宏观上补充了20世纪天津画坛的艺术史料,同时提供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借鉴范本。

王颂馀家属、天津美院教授喻建十告诉记者:“近20年前,遵照外公遗愿,我代表家人将他生前存留家中的书画精品200余件捐献给了学校。学校曾以这些作品为主体以不同方式举办过多次书画展,但此次展览的学术性、文献性较前有了质的飞跃,能让观者更立体、全面地了解王颂馀在书画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的轨迹和成果,同时也让他的形象更为具体鲜活,为后辈学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路径——如何像老一代艺术家那样转益多师、学而不厌、厚积薄发、砥砺前行。作为王颂馀的家人,看到他的作品能持续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我们非常欣慰和荣幸。”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建会认为:“王颂馀先生以深厚全面的传统学养,碑帖兼容、‘质健为妍’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时代风貌,为天津书法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展览兼有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王颂馀先生的书画艺术特色和成就。他始终求新、求变的艺术追求,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津派书画。”

天津市美协秘书长张福有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看到了王颂馀的《中国画技法述要》,从而走入了中国画的世界。他说:“王颂馀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天津艺术家到各地采风写生,创作了不少巨幅山水画,在全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1987年到天津美术学院读书时,王颂馀先生因为年事已高,已经不再担任教学工作了,但我非常有幸能得到霍春阳先生等老先生的教导,他们继承了王颂馀先生构建的山水画教学体系的一些成果,对我们这一代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观众来说,此次展览既像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艺术课堂,也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还有书画爱好者、美术从业者专门从外地赶来看展,近距离感受书画大家的艺术魅力。(天津日报记者 仇宇浩)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