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新进展:AI技术赋能鸟种识别 世界极危物种低斑蜻再现白洋淀!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霍艳华 编辑:李松达 2024-04-30 16:01:00

内容提要:4月30日,记者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积极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动三地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走深走实,京津冀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拟将鸟类AI识别和声纹识别技术应用于白洋淀地区,进而提升区域鸟类生物多样性调查效率。

天津北方网讯:4月30日,记者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积极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推动三地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走深走实,京津冀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拟将鸟类AI识别和声纹识别技术应用于白洋淀地区,进而提升区域鸟类生物多样性调查效率。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利用多年来在鸟类图谱影像上的积累,借助AI技术,实现了对这一工作领域的数字赋能,在我市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先行先试。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中心主任周滨告诉记者,以往鸟类观测需要人力为主,对实现设定好的样点和样线进行实地观测,无论从观测频次还是观测效率都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有可能会对鸟类造成人为干扰。使用AI鸟脸识别可以实现24小时值守,减少固定区域的人力投入。后续该系统还将加入鸟鸣识别模块,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双重识别,进一步提升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据了解,京津冀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已经多次对白洋淀地区野生鸟类进行现场调查。最近,深入白洋淀腹地开展的2024年度淀区生物多样性专项调查工作中,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的科研团队于雄安新区安新县关城一村附近湿地发现低斑蜻(Libellula angelina)成虫个体3只,这是自2022年以来,白洋淀再次发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低斑蜻。

周滨表示,低斑蜻其濒危等级高于大熊猫,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鱀豚的濒危等级相同。低斑蜻成虫存活期很短,幼虫在水中生活,一直到第二年才能羽化,对生境质量要求极高,稳定的静水空间,成熟多样的湿生植物群落以及开放的水体对低斑蜻的繁育至关重要。低斑蜻在白洋淀地区出现,是这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真实反馈,同时也为这一物种的区域性研究和科学保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团队也将在未来工作中对这一物种的活动情况进行持续关注。(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