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绝恋》
|
|
|
《野火春风斗古城》
|
|
|
《小兵张嘎》
|
|
|
《吉鸿昌》
|
《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
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
1943年秋,我华北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的“扫荡”,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率队深入敌后,以牵制敌人松井部队力量,同时保住藏在李庄的公粮。李向阳和战友兵分几路来到平原,地主杨老宗向日寇中队长松井告密,松井立即带兵前往李庄搜索。李向阳带队员下地道与敌人周旋,松井下令挖掘地道,为了引开敌人,李向阳派人焚烧敌人的炮楼,但狡猾的松井没有上当。李向阳又带领队员潜入城里炸毁了敌人的军火列车,松井接到报告决定回援。谁知,奸诈的松井半路折返回李庄,地道里的老百姓被赶到广场上,敌人威逼群众交出公粮,老勤爷和小宝子惨遭杀害。李向阳率部赶到,与日寇展开激战,松井撤回城里。李向阳再次入城烧毁了敌人粮库,枪毙了汉奸杨老宗。联络员吴有贵将暴跳如雷的松井引入我军埋伏圈,李向阳一声令下围歼松井部队的战斗打响,日伪军非死即伤,松井率残兵败将退守到李庄村里杨老宗的大院,李向阳冲入院内,众人的枪口对准了龟缩一隅的松井。松井还要挣扎反抗,李向阳用小宝子送他的那颗子弹结果了侵略者的性命。李向阳告别了母亲、告别了孟考和乡亲们,率领游击队员又奔向新的战场。
这部影片让很多人对搬着小板凳在大院里看露天电影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影片不仅塑造了一个抗日英雄,也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一种传奇的范本,一种抗日影片的模式。在差不多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抗日题材的电影很多都受到该片的影响。神出鬼没的冀中抗日游击队队长“双枪”李向阳这个响亮的名字,就是从电影中被流传下来的。我们所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电影。
《地道战》中的高传宝
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摄制
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当地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方免于难。此后,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伪特务冒充武工队混进庄内刺探情报。高传宝看出破绽,便将计就计,利用战斗地道的翻口,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高家庄人民利用战斗地道,沉着应战,狠煞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通过实战,他们进一步把地道由村内扩展到野外,形成地下网络,变单纯防御性地道为能守能攻的地道。为了全歼黑风口据点的敌人,赵平原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但山田狡诈善变,他集中兵力偷袭高家庄,企图解救西平之围。高传宝领导高家庄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一举拔掉了黑风口的敌人据点,又回戈全歼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
电影《地道战》自1966年拍摄完成后,其脍炙人口的主题歌《地道战》及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传唱不衰。不但“各小组注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现在被人们津津乐道,就连伪军官的台词大家也依旧耳熟能详:“夜袭高家庄,既解西平之围又掏八路的老窝。高,实在是高!”
《小兵张嘎》中的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
嘎子为了参加游击队,闹了不少笑话,其中一个场景是嘎子没有枪,为缴获一支枪,他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误当做汉奸。还有几个画面我记得特别清楚:千里白洋淀长堤上,一排排参天的大树巍然屹立着,一个满怀着复仇怒火的少年在长堤上急促地奔走。他来到水流湍急的河滩,脱下衣裳跳入这宽阔的河流,矫健地向前游去。这些形象地展示了遥远的路途、险恶的环境都不能阻挡嘎子那颗投奔革命的火热的心。整个影片其实是反映了这个少年在革命的风雨中迅速成长的历程。影片围绕着嘎子的种种经历,反映出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谱写了抗日战争中一曲高昂的战歌。
影片特别真实,嘎子的形象也特别真实。比如嘎子如浪里白条般在淀里游泳,把手枪放在喜鹊窝里,跟小伙伴胖墩儿打赌耍赖……都很符合农村孩子顽皮、勇敢的性格,也为他成为一名勇敢的抗日战士做了铺垫。我们白洋淀的芦苇荡为游击战提供了良好的战场,这里密密匝匝的水道就像战士们的智慧一样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也体现了老百姓的机智勇敢。白洋淀的嘎子,让几代人都忘不了。
今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由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出品,青影厂、北京电视台、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和北京艾易美迅动画制作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影片《小兵张嘎》也将与大家见面,这个经典的小英雄又将以全新的形象感动下一代人。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五壮士
八一电影制片厂1958年摄制
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但这时,战士们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以石块为武器,狠砸冲上来的敌人,作殊死的拼搏。最后,五位壮士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毫无惧色地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五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几代人的心中产生共鸣。“看完这部片子,观众们全都疯狂了。”该片导演史文炽老人曾这样形容当时这部电影上映时的盛况。“很多地方连续一年不换片子,天天上映,场场爆满。很多人把台词记下来,白天晚上有空就拿出来看,最后倒背如流。一位小战士观看时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喊着要杀日本鬼子给五位英雄报仇;还有的在电影院里突然带头喊起了口号,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看电影,只能叫人来把他架走。”
今年3月,狼牙山五壮士的最后幸存者、88岁的老人葛振林在湖南衡阳与世长辞,“我早就该去找我的战友们了,他们整整等了我70年。”这是葛振林老人在辞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