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论坛讨论
“十一五”天津什么样?百姓好的建议也许就将成为描绘天津蓝图的重要一笔。昨天,市发改委召开“‘十一五’规划献计献策活动”新闻发布会,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天津的“十一五”发展献计献策。
去年6月初,本市召开了天津市“十一五”重大研究课题招标新闻发布会,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参与投标单位涉及230个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其中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3家,外地研究机构18家,参与竞标的各类专家450余人。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19个课题组中标,并且在指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我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本市目前正在起草《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为了充分发挥全市人民智慧,凝聚全市人民力量,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市发改委将围绕建设滨海新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分21个问题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关于扩大就业岗位的建议”、“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等诸多百姓所关心的问题,请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提出我市“十一五”发展的建议。
此次征求建议活动从9月20日开始,到10月20日结束。市发改委将对建议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册,并邀请专家进行认真评选,将其中好的建议纳入全市“十一五”规划。参加献计献策活动的市民可登录天津市发改委网站w w w .tjjw .tinet.tj.c n直接建言,或以E-mail(电子邮箱: hgc@hut ten. com .c n)和信件(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中心宏观处天津市大沽北路157号,邮编300040,请在信封正面注明“十一五”字样)方式提出建议。
百姓建言献策内容
1、关于天津市人口规模及调控政策的建议。包括如何正确处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吸引流动人口来津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关系,以及采取什么样的人口调控政策。
2、关于解决好城市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包括健全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教育,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3、关于扩大就业岗位的建议。包括如何解决“ 4050”人员就业,零就业家庭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
4、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包括社会保障的范围、覆盖面、农村社保等方面。
5、关于社会福利与救助的建议。包括如何发展慈善事业,对困难群体的就学、就业、就医等有哪些好的想法。
6、关于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议。包括如何提高公共治安防范能力,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如何提高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等。
7、关于发展高水平教育的建议。包括如何走内涵式的教育发展道路,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教育综合能力,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及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等。
8、关于提高卫生服务水平的建议。包括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如何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完善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如何加强社区卫生建设,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如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9、关于文化生活方面的建设。包括如何开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如何提高全民文化品位,文化设施建设如何发展等。
10、关于人才强市的建议。包括如何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如何培育现代化城市管理人才,如何培育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现代产业发展的产业人才,如何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等。
11、关于城市管理的建议。包括如何改革市政管理、市容管理、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式等。
12、关于诚信系统建设的建议。包括如何提高全体市民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如何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
13、关于扩展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议。包括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等。
14、关于资源节约利用的建议。包括如何节水、节电、节能、节地、节约资源,如何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如何在全社会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存放与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等。
15、关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建议。包括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加强水、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如何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如何加强天津的生态建设等。
16、关于深化改革的建议。包括如何加快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如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等。
17、关于扩大开放的建议。包括如何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如何提高应对和防范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
18、关于发挥滨海新区带头作用的建议。包括如何把握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的机遇,加快各类资源(如资本、产业、人力)的集聚与集中,如何加强与环渤海地区更广领域合作等。
19、关于产业发展的建议。包括“十一五”期间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是什么,如何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如何做强优势产业,做优高新技术产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
20、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包括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郊区工业化步伐;如何实施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如何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21、关于保障规划实施的建议。包括如何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如何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如何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