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国内要闻 正文
关键词:
 
最新新闻排行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8句歌词8个故事 揭开藏了82年的秘密
· 天津第四金!十五运会王长浩50米蝶泳摘金
· 天津: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 根据气象会商研判情况 天津11月15日正式供暖
· 消防宣传月 “面对面”筑牢安全防线 “敲门入户” 掐灭隐藏“小火苗”
· 智引低空,静启宏图,静海区低空经济产业迎来重磅签约
· 为供暖季“预热” —— 华苑供热站热态调试进行时
· 滨海新区借行业盛会亮出产业发展“答卷”
· 天津新闻 (2025-11-11)
· 盘活核心置资产 赋能区域发展 天津临港控股收购案开辟国企协同发展新路径
 

南海I号打捞方案初步预算1.5亿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6-07 18:23
 

 

  在浮沉了20年之后,“南海Ⅰ号”终于要高调出水。这种高调源于它独特的出水方式——连货带船“整体打捞”——不但在中国水下考古20年间从来没有,在国际上也是史无前例的,以至于“水下考古之父”乔治·巴斯在观看了模拟实验后也称赞其“精妙”。

  这一打捞方案的初步预算是1.5亿元。宁夏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杜玉冰对记者说,这样的奢侈是一般沉船打捞不敢想象的,这笔费用放在美国也可以打捞大约25艘船。她说,乔治·巴斯的另一层意思是,“方案很好。但我们不会做这样的事”。

  一波三折的价值确认

  5月末的海面上偶有风浪,“南海Ⅰ号”的打捞时断时续。趁风浪的间隙,记者见到与同事们换班上岸的崔勇。他从中英合作打捞到水下考古队最后一次发掘,见证了“南海Ⅰ号”发现的全过程。

  作为中国水下考古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崔勇参与了1987年中英合作打捞。也就是在那次打捞“东印度公司载满白银的船只”中,意外发现了另一艘船的身影——用“爪斗”抓上来的是几百件瓷器、铜器、锡器、镀金器和铁器,所有的文物都发出同一个信息:这是一艘南宋沉船。

  1989年,“中日联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队”再次出发寻找这艘宋代沉船,但因气候原因,这次探摸虽然确认了沉船的准确位置,但收获不大。参与调查的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威在他的《南海沉船的发现与预备调查》一文中写道:“一块瓷片,一片船板,面积约1平方米、高约30厘米的凝结物”——这就是第一次调查的最大收获。也是在这次调查中,这艘船有了自己的名字“南海Ⅰ号”,命名的调查队队长、国家博物馆前馆长俞伟超曾解释说:“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了一个开始。”

  因经费问题无法解决,“南海Ⅰ号”的探摸被迫搁浅,一搁就是十几年。等到考古队拿到香港商人的150万元赞助再次出发,已经是2001年。崔勇回忆说,他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下“摸”了好几天,终于摸到一块凝结物,他用自己的手臂量了量,仅仅高出海底大约30厘米。在相距不到10米的地方,又找到了第二块凝结物,这块稍大一点,高出海床60~70厘米。这两块凝结物和一片带冰裂纹的青白瓷片如同“南海Ⅰ号”的“DNA”,与1987年的发现比对一致,“南海Ⅰ号”终于找到了。

  2001年这次调查的一大惊喜是,发现船体基本完整。对考古来说,与船上装载的瓷器相比,船只本身的研究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有关早期造船史的资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非常少见。当时考古队的副队长、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的张松对记者说,这使“南海Ⅰ号”得以重新评估,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认定:“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对研究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以及我国的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都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南海Ⅰ号”的故事贯穿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的20年。虽然对它的打捞因资金问题几次停顿,但它每一次浮出水面都成为焦点,也必然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特例。张松说,确认了“它是一条什么样的船”之后,“如何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就不是钱的问题了。

  不计成本的保护?

  2001年起,水下考古队进行了多次试掘。沉船表层不时有文物被打捞出水,瓷器、钱币、银锭、金银饰品、漆器、动物骨骼……沉船的保存情况,多少让考古队员们没有料想到,虽经过七八百年的海水浸泡,碗和碗之间甚至还有草绳的痕迹,船体结构仍然坚固,甚至有整体移动的可能。

  “沉船的两端是两块很大的凝结物,凝结物露出海底淤泥。在船体中部,有一个方形的木制底座,应该是桅杆基座。桅杆已经没有了,两面的船舷虽然已经破损,但木质还算结实,我们探摸到了船舱,沉船满载着瓷器,一摞一摞码放得很整齐。”崔勇说。

  但试掘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日后打捞的障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说,国际上流行的方法是原地发掘,先把货物一批批打捞出水,再根据船体情况,脱盐脱水,打捞上来。但“南海Ⅰ号”所在海域,水深22到25米,14米以下能见度就几乎为零,水下考古要进行的测量、绘图、照相等信息采集工作在黑暗条件下通通无法进行。另外,按照安全潜水规定,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潜水两次,每次最长只能停留45分钟,两次间隔时间至少6小时。而这里的海况不好,淤泥回淤速度快,经常是今天挖一个坑,明天就填满了。这里属于渔业作业区,盗捞的风险也很大。因此,分批次打捞,不知要拖上几年。

  一晃到了2003年的雨季,考古队的试掘工作暂停了。崔勇突然想到殷墟的方法:考古学家李季将全部甲骨文放入一个套箱中,整体迁移到安阳火车站,再运到南京慢慢发掘。这一“整体迁移”的方法提醒了他:这里的淤泥层超过30米,为什么不能如法炮制——“整体打捞”呢?

  崔勇找到广州市打捞局,问他们这一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打捞局局长助理何伟章对记者说,他当时还提出一个“现场考古”的想法:用钢板围堰起来,围堰内抽水,在周围填一个人工岛出来,这样,水下慢慢考古,水上可以建一个旅游点,一举两得。但粗略一算,造价要30亿元。而且离岸20海里,围堰也不太现实。

  何伟章说,目前这种整体打捞方式在世界水下考古领域还没有先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简单地说,就是将船体和船上满载的货物连带周围的淤泥一起,从开放式、零能见度的海底,整体搬到专门为它建造的“水晶宫”里。“水晶宫”模拟海底保存环境,但不同的是,那里能见度清晰,无潮汐、洋流及海洋生物的威胁,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发掘的难度,而且使沉船发掘过程的展示变为可能。

  2001年以来,对“南海Ⅰ号”的考古意见分成两派:一派是国家博物馆水下研究中心坚持的“原地打捞”,另一派是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坚持的“整体打捞”。张松说,后来张威和他各自带人深化两个方案。魏峻说,“原地打捞”技术较稳妥,成本低,但考古过程有损失;而“整体打捞”更利于保护和研究,但技术和成本要求都很高。

  2005年国家文物局召集的专家论证会上,21位到会专家在两个方案中最后确认了“整体打捞”。魏峻说,当时整体打捞占绝对优势,18票赞成,2票弃权,1票反对。张松说,和国际上沉船打捞更注重商业利益不同,我国因为不能拍卖文物,水下考古保护重于研究,研究重于展示。

  按照广东省救捞局制订的方案,一个巨大的铁制沉箱将是吊装这艘沉船的容器。两艘万吨级起重打捞工程船——“华天龙号”和“南天龙号”,是打捞工程的两个“大力士”,一艘平板式全潜舶将把“南海Ⅰ号”托出水面,并平移到十里银滩的水晶宫内。打捞全过程需要209个工作日。何伟章说,整个船体的重量是3600吨,原设计将驳船改造,分多个吊臂把它吊起来,但分散受力有连锁断裂的风险,但过程中可载4000吨的“华天龙号”正好建造,这是“南海Ⅰ号”的“东风”。

  何伟章说,建临时码头花了1400多万元,还有施工中投入的钢材、水泥、水下设施、船舶、人工等,单说这两艘船,“南天龙号”每天租金29万元,“华天龙号”是60万元。这样算下来,打捞工程预算1.19亿元。崔勇说,加上建“水晶宫”要花1.5亿元,粗略算来,“整体打捞”的总成本将近3亿元。现在国家财政给了3000万元,广东省自筹了6000万元,缺口还很大。而“原地打捞”,就算花上5年,每年花1000万元,总共也就5000万元。

  但崔勇他们认为,从保护角度,两种方案的成本是不可比较的。张松说,“原地打捞”容易损失历史信息,或者对信息造成二次破坏:“就像一把芝麻撒在淤泥里,拼成一个图形。这么做,等于是芝麻上来了,图形没了。”

  但让何伟章无奈的是,他们的打捞工程预算大概1.19亿元,可因涉及本省利益,打捞局只得签下了7100万元的合同。“现在是骑虎难下。南海的最佳工作季是3到5月,东北季风渐弱,而西南暖湿气流还未过来,海面比较平缓。一进入6月,西南风增强,工程难度就越来越大了,如果不能在台风来临前完工,漂在海上,损失就更惨重了。”

  沉船的利益空间

  “‘南海Ⅰ号’价值3000亿!”自2003年公开了这一沉船发现,人们对它财富的猜想就越来越高。据2002年试掘上来4000多件完整瓷器,主要产自4个窑系:一是景德镇窑系的影青瓷,有划花碗、小瓶、葫芦形瓶等;二是福建德化窑系的白瓷,以印花粉盒为主;三是福建磁灶窑系的绿釉碟、碗;四是浙江龙泉窑系的青瓷,如划花碗、青釉盏等。据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到8万件。

  魏峻说,所有文物都属于国家,根本不存在拿“南海Ⅰ号”文物拍卖,也没有这种可能性,以后所有文物只会放在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所有文物的价值要从三方面考虑:一个是科研方面的价值,一个是艺术价值,第三方面才是经济的价值。

  一位参加了方案评审的考古专家对记者说,“整体打捞”要比“原地打捞”多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资金,一般的沉船打捞也就花几百万元。“‘南海Ⅰ号’的价值真值得这么做吗?这是掺杂了地方利益的结果。为什么广东省花这么多钱打捞?如果将这艘船留在广东,考古所几辈子都不愁没活干了,‘水晶宫’——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阳江市海陵岛旅游局副局长张文彤透露,该岛去年旅游者有175万人次,“南海Ⅰ号”要运到岛上,即使没有“申遗”,旅游者最保守地估计也要翻一番,达到350万人次,可以增加数以亿计的收入。

  “南海Ⅰ号”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崔勇说,这是广东省打造文化大省的亮点,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广东有钱,也有技术,缺的是文化发现,‘南海Ⅰ号’正好契合了各方面要求。整体打捞,换了别的地方都做不到,是不可复制的。

  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伟宗对记者说,广东省初步的规划,是将省内“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和文物打包“申遗”。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自唐宋以来,进行海外贸易的水上通道。中山大学地理学院教授司徒商纪对记者说,“南海Ⅰ号”的沉船海域正好在由泉州、广州港经徐闻、合浦到印度、斯里兰卡这条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上,因此,这批材料成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国航海史、造船史、陶瓷史等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

  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时候,泉州展示了刺桐古港、古代番商伊斯兰墓地等文物和遗址,尤其是一艘南宋沉船,激起考察人员兴趣。考察的第二年,泉州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唯一入选的城市。自此,泉州、宁波和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申遗”,比拼了10多年,广州一直处于被动地位。黄伟宗说,这和没有大量极具价值的文物出土有关。

  “泉州发现的那艘南宋沉船,无论从年代、大小还是完整程度上来看,都不能跟‘南海Ⅰ号’相比。”中山大学教授黄启臣说,“以后再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谁敢把广东落下?”

稿源 三联生活周刊 编辑 马欣
目前从南海一号沉船打捞上来的文物已接近500件   07-05-30
南海一号水晶宫主体6月中旬封顶(组图)   07-05-29
南海一号打捞恢复施工 沉井实施静压   07-05-24
广东省文化厅驳斥南海一号打捞文物拍卖传言   07-05-22
南海一号打捞因天气变化暂停   07-05-22
传南海一号是皇家大船 南宋末代皇帝曾经乘坐   07-05-22
呢称: 输入答案:
 精彩图片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财经频道 ·体育频道
新股申购:山东如意(002193) 武汉凡谷(002194)
新股中签:中国中铁首发A股网上发行中签结果
张道达:老法师看盘 等待决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项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启动 总投资1088亿
天津福利彩票双色球全国开奖公告第2007138期
续谈雅帅 欧洲选外援 泰达加速新赛季准备工作
卢彦何杨吴泽上榜 泰达一线队挂牌名单增至七人
易建联"捡"1个篮板保证胜小牛 赢回小K教练信任
火箭狂胜掘金止住连败 姚麦发威秘诀赛前"密谈"
世预赛20强抽签揭晓 中国不幸进入“死亡之组”
·科技频道 ·娱乐频道
考古专家“破获”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图)
月球“玉照”将公布 中国航天测控获四大突破
受诅咒宝石在英国展出 历任主人连遭噩运(图)
科学家揭开雄性进化更快之谜:遗传方式简单
蔡少芬陈法蓉买家具筑爱巢 断背恋情曝光(组图)
《南京!南京!》剧照曝光 女主角秦岚自叹赔钱
小S再产一女 小Lily像极了小S小时候
乱弹《色,戒》——无人不冤 无情不孽
小S生完嘴馋 黑人范玮琪带甜甜圈探望(图)
关闭窗口
 
无标题文档
天津民生资讯
天气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讯 二手市场
空气质量 天津股票 广播节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领 股市大擂台 天视节目 每日房价
热点专题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和谐之旅 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
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 同在一方热土 共建美好家园
200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 《今日股市观察》视频
北方网网络相声频道在线收听 2008高考招生简章 复习冲刺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问题解答
带你了解08春夏服饰流行趋势 完美塑身 舞动肚皮舞(视频)
C-NCAP碰撞试验—雪佛兰景程 特殊时期善待自己 孕期检查
热点新闻排行 财经 体育 娱乐 汽车 IT 时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