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10:00,在静海县打工的外地小伙子赵子国,在家人的陪伴下高兴地抵达了天津市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医院。“角膜有了,必须在6小时内移植,请你马上来医院。”8:00,赵子国接到了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医院打来的电话。这次手术机会赵子国等了5个多月,由于没有角膜供体无法做移植手术,他的角膜已经溃烂几乎穿孔。82岁的张爷爷也在同一时刻接到了角膜移植手术通知,在家人的陪同下住进了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医院病房准备角膜移植手术。
11:00,一对健康的角膜顺利地从捐献者的遗体上取下来放进了保存箱。提供这对角膜的捐献者叫刘长发,今年71岁,生前在恩光养老院生活,因患病于12月14日早晨7:00去世。对于天津市河东区恩光养老院的老人们来说,签一份故去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公证书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昨天故去的刘长发老人是这家养老院第二位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老人。截止到今年年底,这家老院一共有12位老人签了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公证书,他们中最年长的93岁,最年轻的53岁。其中有两位老人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捐献遗愿。
“越是新鲜的眼角膜移植后恢复视力效果就越好。”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医院赵少贞主任介绍说,“每一次我们接到捐献者去世的消息都会立即通知患者住院手术。”
昨天15:30,刘长发老人捐献的眼角膜移植给82岁的张爷爷和27岁的赵子国。赵子国对记者说:“真的非常感谢捐献者的崇高精神,是他们给自己重新带来了光明。”赵子国左眼看不清,但是脸上显现出抑制不住的激动。据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医院的孙靖医生介绍,一位捐献者的角膜最多可以帮助3至4位患者重见光明,对于每一位捐献者,医护人员都感到非常敬佩。
遗体捐献本市已有283例
在天津医科大学负责接收捐献遗体工作的教务处处长李必诚,做这项工作已经10个年头。他说:“天津市的遗体捐献最早是从1983年开始,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到今天为止,天津市在24年间已经有283例遗体捐献。”
今年11月14日,恩光养老院包括院长冯恩光在内的11位老人到河东区公证处郑重签下了自己的两份公证书。这两份公证书意味着这11位老人在去世后将把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这样的高尚义举在天津市尚属首次。如将今年4月份去世并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藤继志老人计算在内,这家养老院签公证书的老人已达12位。除刘长发老人外,其余10位签了公证书的老人是:93岁的宋继成老人,76岁的李增明老人,73岁的田连增老人,72岁的靳东风老人,71岁的边梦祥老人,69岁的林成花(女)老人,68岁的藤萍生老人(女),59岁的任俊祥,54岁的冯恩光,53岁的赵宝泉。
记者在采访老人们时,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现在的生活好了,老人对社会无以回报,传统的丧葬仪式并不重要,这样走会更加有意义。”老人们的话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