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记者程昌福摄
记者李华见习记者徐潇霞
今年4月15日,本报曾经刊发过一则《丽武公路发现一明代古墓》的新闻,前天,市文物处、市博物馆和莲都区文保所的工作人员联合对该古墓进行迁移前的考古发掘,这一规模巨大的明代古墓揭开神秘面纱。
该古墓位于莲都区老竹镇后坑村太原山山脚,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5平方米,墓外围呈半圆形,圆形封土直径10多米,高2米多。古墓没有墓碑,但有一块长6米多的立面石构,阳刻着花卉图案,图案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墓前拜台进深5米,本由石板铺就,如今已遭破坏。市博物馆的馆长梁晓华告诉记者,这样的墓葬规模,在整个丽水都不多。
据了解,该古墓是丽新咸宜村的祖坟,村里的老人介绍说,该墓葬所葬的是一名陈氏先人,其人在明代在朝为官。在咸宜村《陈氏族谱》中,也有“生于宣德乙卯四月十四日,卒于正德庚午年十二月十一日,葬于新陶”的记载。
而从发掘现场暴露的遗存来看,该古墓为双墓室,两单墓室的四周均用石板相砌而成,是一座石椁墓。在发掘现场,专家还发现在古墓墓室前石构的中底部还有一座砖质双墓室,专家分析该砖质双墓室应早于石椁墓而建,因此存在叠建情况。
令人遗憾的是,发掘现场除了在封土堆中发现三个骨罐及遗骨以外,未发现有随葬品出土。梁馆长告诉记者,在发掘过程中,他们发现墓室的盖板已经碎裂,塌入墓室中,由此判断该墓葬很有可能曾经遭到过盗墓者的光顾。
目前,该墓葬的挖掘、清理工作已经结束,由于正在建设的丽武公路正好经过该墓葬,经过咸宜村及交通部门的多方协调,该墓葬也将被迁址重建,为丽武公路的建设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