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天津北方网讯:仅仅运营了一个多月,租赁公共自行车就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了居民乐于选择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日租借量十几车次,到目前的180车次,攀升的数字预示着租赁自行车已经拥有了自己众多的“粉丝”,而“比打车便宜”、“比乘坐公交自由”、“低碳环保”以至“就是喜欢”都是使用者给出的选择理由。
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的早晨
早上7点,邯郸小伙赵刚岭准时来到市民广场租赁点,他是这里的管理员,还没人租车,小赵先忙碌起来。“早高峰马上就到,得确保自行车能正常使用。”一排15辆自行车,小赵猫着腰挨个用手按车胎,发现有气不足的,就马上打气。
不一会,轻轨到站,不少乘客们走下台阶径直朝租车点走来。刷卡、推车,全程不过5秒钟,离开租赁点时他们还会和小赵打个招呼。“这些都是老乘客了,他们熟悉流程,有时租车的人多我忙不过来,他们还会给不熟悉的新乘客讲解。赶上等车的时候,也聊聊天,像朋友一样。”
两批乘客走后,租赁点里只剩下那辆有故障的自行车,小赵看了看表说,再过10分钟,调度车会将其他租赁点的大部分自行车运到市民广场站。“早上这里是取车的高峰站点,金融街和泰达医院是还车的高峰站点,从7点到9点,调度车会为市民广场站运送4次自行车,大约100辆左右。”
等车的间隙,守在一旁的乘客和记者聊起天来。冯佳佳是第一批办理租车手续的乘客,“骑了一个月了,感觉不错。以前总是和同事拼车去单位,每个月打车费160元,后来总堵车,打车也快不到哪去。现在好了,不但这笔钱省了,而且还有人夸我是“低碳出行”的环保人士,这可是意外之喜啊。”24岁的宋奇每天上下班都是租自行车往返市民广场站,“很方便,就是8:10至8:20之间下轻轨的话,总会无车可租。巢湖路上堵车比较严重,3站的车程公交车可能会走上三十分钟,而骑自行车也就5分钟。”
然而宋奇可能不清楚,堵车也是导致调度车不能及时赶到的原因。8点20分自行车调度车抵达市民广场站,运来了28辆自行车,此时距离上一次运车已经间隔了50分钟。司机张师傅说,刚刚在巢湖路,短短两千米的路,堵了快半个小时。来不及多说,张师傅和小赵马上忙了起来,小赵从张师傅手中接过一辆自行车,推到锁架上刷卡锁好,这时乘客就可以自行刷卡取走自行车。见小赵一个人接车速度太慢,不少乘客帮着接过自行车,自觉地推到锁架等小赵刷卡,节奏很快但不混乱。宋奇也领到了一辆,他笑着告诉记者,今天还能早点到单位。
短短的15分钟里,28辆自行车全部被租走,张师傅又要驶向金融街和泰达医院租赁点,将集中涌入那里的自行车往市民广场运送。他告诉记者,到了下午4点半——7点半,自行车需求量最大的又变成了金融街租赁点,3个小时里跑上五六趟不在话下。
小赵的同事李师傅也是一名管理员,见到李师傅时他正在为一名乘客解答疑问。“刚才这位乘客上一次归还自行车时忘记刷卡了,虽然没有多扣除费用,但是这次想租车却显示卡无效。”李师傅解释说,这种情况在他工作中比较常见,人们还车时总是急着离开,要么忘了刷卡,要么刷卡时没等提示音响完成就把卡拿走了,这类现象都会影响下一次租车。
如果卡出现了问题,需要到公交自行车调度服务中心办理才行。50多岁的李师傅是天津人,热心肠的他干起自行车管理员的工作也感慨颇多。“租车的多是周围的上班族,乘客们素质都挺高,到目前为止都没出现过自行车丢失或严重的损坏,如果在骑行过程中发现问题,乘客还会在还车时告诉我,而且遇到高峰期,自行车周转不开的情况也都理解配合。看他们乐乐和和地跟我打招呼,我的心情也会很愉快。”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措施频出应对高峰
从7月28日至今,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在开发区开展已经月余。作为滨海新区公共自行车调度服务中心的调度人员,倪国强眼看着公共自行车从不为人知到为百姓熟识,从最初的租者寥寥到现在的炙手可热。“开发区的公共自行车模式目前在天津市也是独一份儿的,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运行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在技术和服务上一步步的改进和完善,让老百姓方便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根据统计,目前开发区已经开通的4个自行车租赁点每天出借自行车数量约为180车次左右,创造的最高纪录是日租车220余车次。 “在租赁公共自行车的乘客中,98%的人都会在一个小时之内归还,至今还没有车辆丢失或者损毁的情况出现。”乘客对公共自行车的爱惜和目前自行车“随借随还”的流转状态让倪国强感到很满意。“这种状态很符合当初的设计初衷,乘客利用公共自行车解决‘最后一站、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对公交车线路进行补充,大部分乘客的短时间使用,及时地归还提高了自行车的流转性,让更多有需要的乘客能够有车可借。”在倪国强看来,爱护车辆体现了新区市民的高素质,车辆形成及时借还的良性循环则更归功于站点设计的合理。“现在四个站点都相隔不远,泰达医院站、金融街站、市民广场站三个站点之间骑自行车只需要10分钟,开发区金元宝站距离前三个站点大约是20至30分钟的车程,乘客们只需要骑个10来分钟就能够就近下车还车,还是很便利的。”
随着租赁公共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同乘坐公交车一样,租自行车也出现了高峰和平峰的区别。“平时,每个站的锁杆上会配备15辆自行车,到了高峰时段往往会被’抢借’一空,为了让乘客们不用等待太长时间,在高峰时段,我们会用专门的运输车在金融街和市民广场两个站点之间来回调度自行车。”
除了运输车对各个站点车辆进行调剂,刚刚投入使用的移动POS机也将成为巡站员的助手。在高峰时段,如果归还车辆太多,没有蹲位口放置,那么巡站员可以利用移动POS机进行人工借车、还车。城市卡因错误操作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移动POS进行当场解决。
“通过后台调度系统,我们可以掌握哪个站点的自行车已经摆满了,或者是自行车出现损坏了,会及时通知巡站人员前往处理,未来我们还有可能在热点站点旁开辟空地存储一部分自行车,这样即使因堵车等原因运输车不能及时到达时,乘客们也有车可用。”让倪国强感到有些惊讶的是,一些外地来开发区短期居住或者工作的人也将租借自行车出行当成了一种好的选择。
“最难忘的还是乘客们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倪国强说,目前,一共有4名巡站员在各个站点工作,他们和很多自行车的“忠实用户”都已经熟识,很多乘客在借还车时会和巡站员热情地打个招呼,有的乘客城市卡出现问题时,甚至会放心地交给巡站员带回调度中心进行解决。“有了信任和理解,我们相信以后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