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玉石 市场价值不大 玉矿 文化价值不菲 玉脉 开发价值不小
梅岭玉不符合当下对玉的审美标准,所以价格非常低廉,市面上基本见不到梅岭玉,这也是梅岭玉一直受冷遇的根本原因,但是梅岭玉的考古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一个重要的玉产地,古人会不会在梅岭山从事一些制造、祭祀活动?梅岭山上会不会还存在着其他古遗址?良渚文化至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是否有可能在梅岭山找到答案?一些研究梅岭玉的专家甚至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会不会并不在黄河流域,而是在长江流域?就凭借这些,梅岭玉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巨大的文化旅游宝藏,但是一直没有人肯去开发它。
梅岭玉的“身价”
在南京最大的古玩市场朝天宫古玩市场,记者询问了好几家专卖玉器的店铺,但是没人知道梅岭玉,有的店家告诉记者“江苏不产玉,你肯定记错了。”终于在一家店里,老板表示自己有梅岭玉的吊坠,100块钱一个,可王根富副教授看了一眼记者拍的照片就毫不犹豫地说:“假的。”“现在市面上基本见不到梅岭玉,因为卖不上价。梅岭玉刚被发现的时候,有村民上山私自采矿,然后拿到市场上卖,我在宜兴的地摊上亲眼见到过,一块一公斤左右的梅岭玉石,只卖100块钱。”钟华邦说。
在钟华邦的家里,记者见到了真正的梅岭玉,梅岭玉有灰白色、青色、白色、浅绿白色等多种颜色,稍加打磨后会显现出玉石的光泽,但是以现在的审美标准来看,梅岭玉显然不像翡翠那么透,水头那么足,也不像和田玉那么润,而且梅岭玉多呈斑渣状,在现代人的眼里,则被解读成杂质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市场价格也是人为炒作的结果。翡翠和和田玉代表了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但是古人显然和现在的审美标准是有差异的,比如良渚文化的玉器以青玉为主,但现代人更喜欢和田玉这样的白玉。可以假设,以良渚文化当时的影响力,良渚文化所采用的梅岭玉很可能是当时社会上最尊贵的玉种。”钟华邦说。
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钟华邦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和氏璧也可能是梅岭玉做的。
梅岭村的“本钱”
梅岭村的经济并不算富裕,村里男人大都出去打工了。这些采石场在村里开矿,带来了噪声、粉尘等污染,采石场每年给每户村民3000元作为补偿,对于梅岭村的村民来说,这笔补偿举足轻重。
可在钟华邦、蒋勇武和王根富看来,如果开发考古文化旅游,梅岭村的经济肯定能翻好几番。“这里离天目湖度假区只有20公里,天目湖是个纯休闲的地方,但是梅岭村的文化底蕴很深,两者之间能形成非常好的补充,宁杭高速也经过这里,交通很方便。”王根富副教授说。“山上的玉矿要保护起来,然后开采一小部分向游客演示古人采玉、解玉、制玉的过程,山下的民居完全都可以改成农家乐。”蒋勇武说。
而钟华邦早在刚发现梅岭玉后,就对整个溧阳市的旅游开发做出了自己的规划。“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江苏省人类起源地地址旅游探讨》,将溧阳的中华曙猿化石产地,中头山旧、新石器产地,江苏南京汤山猿人化石产地这三个景点进行串联。梅岭村的梅岭玉可以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加工成原始文明中的石虎、石器、石磨盘等形状,虽然梅岭玉并不值钱,但是它的文化内涵是很吸引人的。”钟华邦说。
对于这些开发旅游业的想法,梅岭村村党委书记叶卫国表示支持,蒋勇武已着手筹集资金。“我打算成立一个江苏梅岭玉保护基金,向一些溧阳籍的老板宣传我们的保护方案,大家捐款比较踊跃,但是到底需要多少钱,我们也不确定。”
发现之后不受重视 开发之路慢人一拍
在去大学教书之前,王根富在南京博物院做了二十多年的考古队员,后来半路转行去教书了。
如今一说到良渚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浙江省,依托良渚文化打造的系列旅游项目,包括博物馆、文化村为浙江省的旅游业带来可观的收入,而本来江苏省也可以在这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里分一杯羹,只可惜,因为当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今江苏省只能看着浙江省又是开发旅游又是忙着申请世界遗产,有苦也说不出。
“古时候是没有江苏、浙江的省界之分的,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是在环太湖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江苏省发现了很多良渚文化的遗址,但是因为当时对考古工作不够重视,这些遗址发现了以后也没有人去研究,有的农民在遗址上盖房子,等着政府来拆迁时要补偿款。后来,浙江省陆续发现了很多遗址,他们实施的是整体化保护,把发现地做成博物馆,现在良渚文化已经成了浙江省考古和旅游的一个品牌,每年的收入相当可观。”王根富说。
这一次,民间发动力量保护良渚文化玉脉,像是背水一战。“虽然江苏错过了发掘遗址的最佳时机,但是良渚文化的玉矿所在地依然是一个重大发现。专家们推测,梅岭山的这个玉矿应该是当时长江下游的一个大矿,很可能没有任何一个玉矿比这个矿还大。”王根富说。
只可惜,在良渚文化的保护上,因为之前的疏于保护,很可能许多重要的遗址已经被破坏了,许多直接证据已经没有了。“我们找到的那个矿洞有可能是五千年前开采的遗址,但因为后来的开采,遗址被破坏了。虽然现在学界对于梅岭山是良渚文化的玉矿没有什么质疑,但我们没办法证明这就是原来的遗址,如果我们能在洞里找到一些史前人类留下的陶片或是开采工具,这就是谁也扳不倒的定论了。”王根富说。
考古要求的是对整个大环境的保护,如果王根富在山中发现的那个疑似祭天台最后被确定,就更不排除还有很多遗址留在山中,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已经被毁了。“就算把玉矿都留下了,可是整座山就留下了这孤零零的玉矿又有什么意义?”王根富说。文/摄
新报记者 王搏 实习生 顾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