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45年二战结束以来,不少人一直在探讨究竟“战后”时代何时终结。有关“次战后”时代的说法众说纷纭,一说经济高速增长期以来,一说石油危机以来,一说柏林墙倒塌以来,一说经济泡沫破裂以来等。在政治领域,即使发生了昭和天皇去世和“五五年体制”(即日本1955年确立起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崩溃之类的重大事件,“战后”政治似乎也未解体。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对于日本而言,自太平洋战争以来并无全民共同经历的大事件。 “战后”时代似乎一直在延续。为使“战后”时代走向终结,必须使国民共同经历转折性事件。每个人即使隐约感觉到这一点也不敢轻易说出口。所谓的共同经历,可能是战争,也可能是大规模自然灾害。正在此刻,3?11震灾毫不留情地突袭而来。
3?11震灾之所以今后可能称得上日本人共同经历的重大事件,主要是因为这一事态兼具天灾和人祸的特征。地震和海啸是天灾,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更多地包含“人祸”成分。在东北重灾区以外的地区(如东京)直接损失并不惨重,人们却经历了停电和汽油售罄等平时无法想象的局面。不少人肯定受到了不小的刺激。电力、汽油、粮食及其他物资供应不足的状态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从长期来看,3?11震灾必会令日本人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发生相当大的转变。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日本将在既是天灾又是人祸的3?11震灾之后迎来“灾后”时代。
虽然促成自“战后”至“灾后”时代转变的是3?11震灾这一不幸事件,但事实上日本社会状况已经要求转折期出现。自明治维新以来的近代化路线已无发展空间,日本社会却未能实现变革。如今日本终于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刻,其原因既非“外来压力”又非“内在压力”,而是源自“自然灾害的压力”。实际上,我们日本人应该已经意识到转变国家发展路线的必要。有关“日本社会的闭塞感”和“日本人的‘内向’志向”的讨论可以间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