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那么灾后的社会将是什么样子呢?一直以来,日本人守时、勤奋、富于竞争精神。随着国际化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日本必须更加进步。受这一信念的驱使,日本人不断努力进取。
在灾后的社会,将有更多的日本人融入世界。如果日本人真正希望与世界融为一体,那么其中不少人可能离开日本。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今后几乎不可能再跃居世界第二,各项指标排名必然会下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将放弃过于专注与外国竞争的思想,逐渐接受“慢生活”方式。日本社会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不过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仍将得到肯定,口本社会信息化和老龄化将和谐并存。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3月5日“隼”号列车正式在东北新干线投入运营,结果不到一周时间就遭遇东日本大地震,车身出现500多处损伤以致无法继续运行。九州新干线全线开通时间为3月12日,但由于前天发生大地震而中止了纪念仪式和开业庆典:我们可以借此机会从象征意义角度思考之前重视速度的发展路线。
在政治领域,政党可能随社会变化而重组。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要求日本政党能够全面接受国际化并形成与世界融合的意识形态。日本国内并非无法自给自足,将来可能会出现倾向于使日本成为孤岛的政党。
重新构筑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灾后”并非仅针对日本国内而言。近邻韩国、朝鲜和中国可能以此为契机各自重新思考日本与本国的关系。自二战结束以来,有关各国在处理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时动辄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3?ll震灾后,有关各国可能不易采取敌视和指责日本的外交政策。对于涉嫌开发核武器的朝鲜而苦,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让其见识核开发和孩管理是何等困难。
如何改善鸠山执政时期恶化的关系曾是日美两国之前共同面临的课题,但3?11震灾发生后,两国将重点致力于重新构筑安全保障领域的合作关系。为应对类似此次大地震的自然灾害,日本政府应立即召开安全保障会议确立危机管理机制。不得不说, “灾后”时代的日本安全保障更加需要美国合作。冲绳问题可以纳入这一框架中一并解决。
不仅日本与东亚各国及美国的关系将迎来转折,从某种意义上说,3 ?ll震灾还将使日本从一直以来的国际紧张关系中解脱出来,为日本重新构筑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带来契机。(作者东京大学教授御厨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