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她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她是我国最早树立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典型,曾5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3次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她初中毕业后即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经济困难时期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了青春和热血。
邢燕子,女,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41年生。曾任天津市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共九大至十三大代表,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农业这个基础问题,指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农村发挥自己的才能。邢燕子就是走这条光辉道路的代表。1958年,17岁的邢燕子初中毕业。她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满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做祖国第一代有文化农民的豪情壮志,来到当时的宝坻县司家庄村。
务农后,邢燕子经历了艰苦生活的考验,数年如一日地忘我劳动,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在我国农村经济最困难时期成为“发奋图强,扎根农村,大办农业”的青年典型。她先是组织成立幼儿园,解放妇女劳动力,后来带领村里女团员,组成了“燕子突击队。”很快,突击队从7人扩大到了16人,影响带动全村妇女干起来。
1959年,司家庄村的作物遭受了巨大自然灾害,稻子没种上,麦子涝了,只收了一些高粱,解决全村的冬春口粮成为燃眉之急。在党支部号召下,邢燕子带领大家冰上治鱼,开始了生产自救,3个月就给村里挣了3600多元钱,种下430亩高产麦,向荒洼要粮。
邢燕子和她的“燕子突击队”大干苦干、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和模范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先后予以报道,郭沫若专门为她作《邢燕子歌》。全国青年中掀起了以邢燕子为榜样,立志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新高潮。她的事迹感动了一代人,振奋了一代人,激励了一代人。
现在,邢燕子虽然退休了,但她思想不退休,奉献不停步。她带头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积极捐款支援灾区,交纳特殊党费。在教育青少年和宣传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