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随着本市近年来加大对社区医院的建设和投入,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大都把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当成自己看病、取药和日常保健的首选之处。记者近日在南开区华苑居住区的多家社区医院采访时发现,很多社区医生在给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给予他们很多工作之外的“特殊服务”。在细微之处温暖了老人的心。
服药说明写了十几页
昨天下午,记者在华苑新城竹华里社区医院里看到,几位老年患者正坐在休息室的长椅上与值班大夫聊着自己的病情。等待取药的幺大爷告诉记者,社区医院每天都这么“热闹”,大夫们都很有耐心,而且对社区里每位老人的病情都有所了解。老人们到了社区医院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感觉很亲切。记者看到,一位男大夫正在为一位大娘量血压。他耐心地叮嘱:“大娘,您的血压都超230了,可要注意呀。降压药必须按照我给您写在便签纸上的要求吃,千万别忘了。”幺大爷告诉记者,这位大夫就是被患者们称为“耐心医生”的刘志刚。他说:“老年人岁数大了,总爱忘事儿。人家刘大夫反复说,可我还是记不住吃药的时间和药量。刘大夫就把吃药的时间和剂量都写在纸上。而且他下班后还到我家里进行‘家访’,看看我是否按时服药,同时瞧瞧我病情恢复的情况。”说着,幺大爷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子,本子上记载着药品的服用时间和注意事项等。“你瞧!这全是刘大夫给我写的服药说明,都写了十几页了。”幺大爷说。
把入户诊疗当成分内事
当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刘志刚笑着说:“我们社区医院的服务对象以老年患者为主。与老人们相处时间长了,互相了解了,就像家人一样。老人们见面叫我小刘或是胖子,我听着也特别亲切。”他说,“在工作中我发现,有不少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忘记吃药时间,往往延误病情,而且达不到理想的药效。俗话说‘好记性比不过烂笔头’,于是我买了便笺纸,在为他们开药时,除了反复嘱咐外,还把吃药时间和注意事项写在便笺纸上一同交给患者,这样我才放心。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我干脆直接去家里探望。看着老人的病情好转,我心里特高兴,有种花钱买不来的幸福感。”
在刘志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附近几个社区医院的医生们也都到患者家里“家访”,把入户诊疗作为一件分内之事去做。小区居民安俊华老人因病长年卧床,身体免疫力下降,特别容易患肺感染等疾病。社区医院的大夫定期到安俊华家里为他治疗,让老人在家里就能输液。安俊华老人对记者说:“社区医院的大夫处处为患者着想,为我们提供额外的服务,这让我们患者感到特别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