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95年秋季的一天,因厂里维修设备去了趟山西长治,工作完成的当天下午,我们开车沿309国道返回铁厂。
进入山区后,发现道路依山而建,蜿蜒曲折。在国道的两边不时会有卖苹果的牌子和村民向来往的行人招手。我们的车随意停在了一个卖苹果的牌子前,一中年男子热情的迎了上来,不停的推荐他们村子里的苹果,不知道是好奇心驱使还是被中年男子的热情所打动,我们决定买些苹果,并到它所谓的村里去看一看。中年男子上了我们的车,按照他的指引,我们下了国道走上坑洼的山路,兜兜转转行驶了近四十分钟,来到了一个四周环山,坐落在半山腰上的小山村。
村子很小,大约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在去摘苹果的路上我们被村里的窑洞吸引了,走上前去看见一个窑洞里一名男子正在给七八个不同年龄的孩子上课,而另一个窑洞上方挂了一个牌子“党支部活动室”,一个老者正在窗前的桌子上看书,见有外人来,老人家热情的邀请我们进去。进入窑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墙上挂着一面很旧的党旗,墙的两面贴着入党誓言和标语口号及伟人画像,在桌上整齐的排列着各种有关党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老者为我们介绍说,这里就是他们村党支部的活动室。我随手拿起老者看的书和做的笔记,竟然是邓小平文选和读后感。这真的是然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在和老人家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是村里的支部书记,村子里一共有三名党员,一个是刚刚我们看到的窑洞老师,另一个就是带我们来买苹果的中年男子。村里人很少,年轻的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剩下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小孩,村子里的主要收入就是种植小米、果树等。村里的党员负责村民的粮食种植、果树管理和果实销售等工作。听到这里,我又重新环顾了一下这个党支部活动室,室内各种物品码放整齐,各种书籍杂志等毫无灰尘,而且能够看到书籍经常被人翻阅的痕迹,还有党支部活动学习记录,老支书说:这里的报刊杂志都是他每周一步行一个多小时到309国道岔口去等县里路过的车子上取回来的。听到这里,我被这位老支书彻底感动了。这里的党支部不管是环境还是规模都和我们有天壤之别,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地处偏僻、人员稀少的地方,还在有人搞党支部建设,并且在不断学习和进步。离开这个村子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究竟是什么力量和信念,使得这个山村党支部建设的这么完整、这么真诚和受人尊敬。
一晃已经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小山村,山村的容貌,甚至连那个村子的名字我都记不起来了,但是那名老支书的形象和:“党支部活动室”的陈列和样子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当想起这件事情,总有一种感动涌上心头,一种力量鼓舞着我。(天铁集团 马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