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于桥水库位于天津蓟县城东,是引栾入津工程的重要枢纽,由于这里是天津的饮用水水源地,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天津人的“大水缸”。近年来,于桥水库水质受到了严重地威胁,为了确保天津饮用水安全,天津水务部门启动了于桥水库综合整治工程,6月8日,记者随着“津沽环保行”采访团来到了于桥水库刘相营示范项目现场,对整治情况进行了采访。
富营养化威胁用水安全 于桥水库整治全面启动
近年来,于桥水库总体水质为V类,水库水体综合营养指数已接近轻度富营养水平。特别是2008-2009年的个别月份,在水库北岸浅水区和几个入库口的局部区域已发生轻微水华,表明水库已呈现富营养化症状。
据水库工作人员介绍,污染水库的污染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上游的污染源(占到30-31%);三条入库河流带来的污染物(占到14%左右);水库周围人类生产生活所带来的污染物(占到55%左右),包括固体垃圾、农田面源、村落污水、山地径流,是于桥水库最大的污染源。
为消灭水库周围污染源,天津市于2010年启动了于桥水库刘相营示范项目治理工程,该工程整治区域包括大辛庄、小辛庄、刘相营和姚白庄四个村庄,治理内容包括库区生态修复、库周村落环境整治和小流域沟道治理等。
标本兼治 彻底消除水库污染源
刘相营示范项目中,首先对库区生态进行了修复,通过采用生物、物理等措施,削减水库营养盐负荷,促进水库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恢复。同时,在滨湖地区修建防护林和芦苇湿地,以防止库周污水污物侵入库内,保护库区生态系统稳定。
针对该区域无污水处理设施的现状,库区周围进行了小流域沟道治理,对村内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采用沉砂拦污、厌氧生物过滤、太阳能曝气和建人工湿地等生态工艺进行处理,减轻了于桥水库周边生活污水及农村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另外,在库周村落建立了垃圾收运体系,每户配备了垃圾分类收集桶,建设垃圾周转池46个,配备了垃圾手推车和4辆垃圾转运车,聘用了25名专业保洁人员,对村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今年年底,一座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的垃圾处理厂也建成,该处理厂建成后,将把刘相营示范项目涉及村庄的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
22条入库水渠全部治理 水质明显提升
正是由于刘相营示范项目的成功,为其余进入于桥水库的21条水渠提供了宝贵的治理经验,据悉,今年7月,所有入库水渠将全部整治完毕。
刘相营示范项目负责人程均敏介绍,随着于桥水库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深入,库中水草和水藻数量不断下降,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同时,整治工程改变库周村落脏乱的旧貌,为当地百姓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记者霍艳华 实习生臧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