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没有历经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历经沧桑的磨练,更没有经历万里长征的考验,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今天,我终于入党了!
今年,是党的九十华诞。回顾历史,九十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彻夜难眠、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名不聊生的黑暗年代。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由一二十人构成的组织真正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及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夺去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道路。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曾经的餐桌只有玉米、白菜,如今已是碟盘罗列,鱼肉俱全;曾经的青一色的蓝布褂、绿军装,如今已变成缤纷炫丽的时装、晚装;曾经是走村窜乡播放电影,如今已变成了家庭影院、数字电视;曾经是可抵万金的家书,如今已变成了电话语音、网络视屏。这就是九十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时候,老师教会了我们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豪迈的歌曲。党是什么,那时仅仅只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模糊概念,伴随着成长的足迹,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片片火热的心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力量。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党成了我心中的一座丰碑,一个灯塔,一面旗帜,让我敬仰、引我前行、促我奋进。身为秉承铁军精神的中国铁建工人中之一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看到父辈们的身影出现在最艰苦、最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始终如一的坚守共产党员的操守,任劳任怨,无私无悔,把自己的宝贵青春和满腔热血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于是争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记得在烈阳高照的七月,我们迈出校园,远离父母,踏上了新的征途,来到陕南那片高山与流水环绕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那时,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施工单位的辛酸苦辣,自己不再是生活在温室中的花朵。这里没有舒适的居所,没有避暑的空调,仅靠着风扇、凉水和毅力来抵抗酷暑。往日里躲在被窝里睡懒觉的时刻,现在我们已拖着疲惫的身体蹲在现场;昔日躺在沙发上看午夜电影的时候,如今我们的身影仍在机械轰隆声与沙尘弥漫的工地上穿梭。
在毅力与身心的考验中,我度过了内心最为徘徊与不安的日子。刚步入社会来到这个陌生的单位,与身边的人以及施工单位的陌生环境似乎格调不一致,没有共同语言,令我无所适从。迎新大会上公司领导鼓励我们的话语仍在耳边回荡:选择了施工单位,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走上的是一条艰苦创业的道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熟悉工作,适应工作,不断的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充实自己。此时此刻,那激情澎湃亦富有鼓励的话语再一次令人满腔热血沸腾,一切的挫折在坚定的理念中逐渐散去。
处身于施工现场,所见所闻都是最直接,感受最深刻的。学业不过是我们对理论的一个学习过程,而实践就是我们诠释理论的必要阶段,通过不断地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面对手中的图纸,一点一线一个数字都是如此的熟悉,而当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施工现场时便显得措手不及了。在现场施工这个大熔炉里,实践教会了我在工作中要多看、多听、多用心,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放松自我,真诚、友善,多向师兄师姐们学习,时刻弥补自己的不足。时间是最好的调节剂,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磨合与苦闷中,我终于找准了自己的方向。适应了工作生活,排除了心理上的自我隔阂,积极调整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中。此时我的心境已不再迷茫,不再消沉,虽说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之志,但我已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追忆往昔,我相信,在继续踏足先辈们的步伐,走上平凡的岗位,经历岁月的磨练,在这个党性锻炼的大熔炉里,我将渐渐蜕去青涩,快速成长。(中铁十八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冯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