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骑车5小时来沈卖鸡蛋 27年了》接续报道
7月8日,本报报道了法库县卖蛋农老许的故事。27年来,为养家糊口、供儿上学,他每周末都要凌晨1点出发骑自行车来沈卖笨鸡蛋,一个来回就是10小时,晚上鸡蛋卖不了,他就在路边露宿,从没住过店,可贵的是他的生活态度依然坚强而乐观。
该文章引起众多读者和网友关注,本报微博、超级QQ上,参与“老许蛋壳精神”的互动话题者达数千人,事件微博被广泛转载讨论。7月8日晚,本报记者出发赶往法库县的老许家,全程跟踪采访老许卖蛋的全过程。
“蛋壳精神”
老许的故事引人深思
老许的故事一经本报报道,犹如一粒微小的石子投入了静静的湖水,它微不足道,却让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如“深思”般的层层涟漪。
读者贾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我见过这个卖鸡蛋的人!虽然没买过他的鸡蛋,但是我对他有印象。没想到他是大老远从法库骑车5小时来沈阳的!尤其是冬天,冰天雪地,在外面骑车又过夜,真是想不到的坚强啊!”
同时,网上参与“老许蛋壳精神”的互动话题者达数千人,事件微博被广泛转载讨论。蛋壳精神,顾名思义,一个貌似脆弱的物体却因它独特的曲面构造使它抵消了各种外力,因而拥有了惊人的持久性和抗压力。正如这种蛋壳般的小人物精神,才让我们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得知了老许的故事,有人说老许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心态值得人们学习;有人说父爱伟大;有人说这是中国劳动人民质朴的精神;有人建议老许应该“提高效率”改用车……一个小人物,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
今日预告
记者见证卖鸡蛋全程
7月8日晚,本报记者出发赶往法库县老许家,我们将看看他养的鸡和一周来积攒的鸡蛋,以及和妻子深夜备货、凌晨骑车往沈阳运鸡蛋的全过程,为您讲述老许夫妇俩背后更多乐观向上、辛勤奋斗的故事。
晚7时30分,记者给老许家打去电话,老许说法库那边开始打雷下大雨了。“那这样的天气你还来沈阳吗?”老许又憨憨地笑着说:“当然得去了,20多年哪次我也没被大雨挡住过啊,100多斤鸡蛋都准备好了,也不能烂手里啊,天不好就克服点呗”。
老许今日卖蛋地点在皇姑区宁山中路138号翔凤华园正门对过,“大卖场”往西拐50米的早市。5时30分到8时30分,老许将出现在麻花、土豆摊对过。本报记者 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