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蒙古哈勒和林,很多人从小就开始训练雄鹰。 本报记者 曹 彤摄(本报哈勒和林卫星传送) |
![]() |
| 科考队员骑着骆驼进入沙漠考察。本报记者 曹 彤摄(本报哈勒和林卫星传送) |
![]() |
| 哈勒和林古都遗址内保留了古老的石雕,很多当地人来这里祈福。本报记者 曹 彤摄(本报哈勒和林卫星传送) |
天津北方网讯:“金雕展翅,狐狸、苍狼、羚羊遇到它没有一个能逃脱。”居住在蒙古西部的哈萨克族人传承着祖先驯鹰的习俗,至今仍保持着驯鹰和狩猎的传统。昨天,奥迪Q7蒙古国际科考队向蒙古古城遗址哈勒和林进发途中,亲眼见到了驯鹰人的放鹰狩猎的精彩过程。
哈勒和林是13世纪蒙古帝国首都遗址。科考队抵达时已是傍晚,天高云淡,夕阳西下,草原深处来了一队人马,他们穿着长袍、头戴红帽,每人胳膊上架着一只黑色的猎鹰。此时,草原上蹿出来几只狐狸,一名驯鹰人大吼一声,他的雄鹰从手臂上一跃而起,向狐狸出没方向飞去。几分钟后,驯鹰人再次向鹰发出召唤,只见雄鹰叼着一只狐狸向他的主人飞来……
记者通过翻译得知,鹰的主人叫比库,今年32岁,老家在蒙古西部巴彦乌列盖省阿尔泰地区,从10岁开始就跟随爷爷及父亲驯鹰打猎,至今已有22年。比库拉开衣服,他的手上、胳膊肘儿到处布满了被鹰啄过的伤痕。在当地比库一家是驯鹰世家,他的爷爷、父亲都驯过鹰,是有名的老猎人。他家一共养有8只鹰,此次来哈勒和林,他一共带来3只老鹰,它们年龄都在8岁以上,有丰富的狩猎经验。
比库告诉记者,他家里还养着2000只羊,300头牛和200匹马,每年春夏季节,他把家里的牛羊交给父亲打理,自己就带这些鹰出来“闯荡”了,直到冬天才会回家。
比库说,驯鹰人带着猎鹰去捕猎时,一旦发现猎物立即撒手放鹰,野兔、雪鸡、狐狸、旱獭和黄羊一般难以逃脱。这就是驯鹰人的真实生活。(特派记者黄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