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舆论压力下,这些部委也设法进行解释。中国科学院就在其网站上发出说明称:“中科院作为国家科研机构,一直高度重视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不断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因此,中科院因公出国(境)费主要以科技合作与交流支出为主。”
针对中科院9996万的公务接待费,说明称,中科院的公务接待对象包括内宾和外宾,“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较大”。此外,中科院拥有近千个野外观测台站,主要分布于偏远地区、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地区,所以野外考察用车也增加了车辆购置和运行支出。
2010年中科院在公务车购置与运行方面,花了7420万元。
农业部则是晾出了人均数字,以表明该部“三公”开支虽高,但是9万名在职人员平均下来,人均“三公”开支约为2500元。2010年的公车开支超过1亿元的水利部也解释说,这是由于水利部按规定更新了16部越野车,此外他们的车辆运行费主要用于实现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水政执法、水文水资源监测等职务需要。
中国媒体正在紧盯那些至今还未、不敢公开“三公”开支的部门,它们当中有公安部、司法部、铁道部、国土资源部等重要部门,也包括中央直属的慈善机构,如最近陷入诚信危机的中国红十字总会。
中国政府今年首次对民众亮出“三公”开支信息,财政部在6月30日即公布了去年中央各部委的“三公”支出总额,合计94亿7000万元。在此前,这类数据并不对社会公开,而民众也常质疑官方公务开销中,“假出差真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存在颇高比例。舆论因而要求当局披露有关开支信息,以供民众监督以杜绝浪费。
在谈到近期国务院施压各部委“晾账本”的成效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受访时表示,财政部既然已经公布了“三公”开支的总额,显然各部门要计算本身的“三公”支出并不存在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思想观念上存在顾虑或者抵制情绪。
而就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来,许多部委的“三公”消费确实不少,说明老百姓之前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