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期,几件事所产生的影响引人关注。
据报道,民航部门近日出台整治航班延误措施,规定延误两小时以上的航班要优先放行,关闭舱门的航班在30分钟内起飞。此举措一出,立即引起各方关注。别忙,民航华北空管局相关负责人日前解释说,该“措施”被误读了。航班关舱门后30分钟起飞并非适用于所有条件,尤其在雷雨天气、航班大面积延误时,航班正常率必须服从于航空安全。
还有一个被人关注的是蓬莱19-3油田于6月4日发生漏油事故,迄今已经超过了两个月。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海洋局拟向中海油与康菲发起上亿元索赔。然而国家海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渤海湾溢油索赔一事,目前正在按有关程序进行调查、评估,尚没有得出结论,最终赔偿金额还不能确定,国家海洋局从未向任何媒体公布渤海溢油索赔金额,“渤海溢油索赔上亿元”报道不实。
此外,再加上近日沸沸扬扬的“假税法公告”一事,更让公众感觉:一个个社会焦点,怎么都成了乌龙事件?
一方面,是信息发布有问题。
某些部门在发布信息时,或措辞不妥、表述不慎、传达不清,或政出多门、口径有异,信息不那么明白,就容易“被误读”。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快速渠道。在当下,没有什么能够“瞒”得住的。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失语”不行,“语话迟”也不行。说晚了说慢了说得不明不白,就容易“被误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早说明白话,是依法行政要求。特别是当假公告之类的东西出现时,更得向公众公开全部事实真相,以正视听。
另一方面,应该是信息传播有问题。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及时、客观、准确、公正地报道真相、澄清事实,避免“不确定”信息的传播,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其保持权威性、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作者:郑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