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在很多人眼里,医院里的ICU(重症监护病房)常常会被称为“死亡前一站”。因为这里的病人与死亡仅有一步之遥。ICU与其他普通病房有何不同?医护人员是如何护理照料那些危重病人?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昨日来到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ICU病房一探究竟。
昨日清晨8时,记者穿上医务人员的服装、戴上口罩、套上鞋套进入病房。这里的每个病人身上都插着各种管子,其中一些管子与仪器相连,仪器上各种变化着的波线显示着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
8时42分,一位深度昏迷的老年肺心病患者被推进了ICU重症监护室。“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程秀玲迅速为病人插入气管插管、生命体征监护仪等多种急救仪器设备,并按照医嘱将4袋药品挂在病人床头,并给老人开始埋针静脉输液。整个过程用时仅4分钟。
经过三个小时精心守护,老人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下来,程秀玲时刻观察老人的病情变化,并记录这位病人每小时心跳、呼吸频率等心电监护的各项数据。12时10分,程秀玲又开始为进行老人翻身、拍背、吸痰、擦拭大便、更换纸尿垫等护理工作。由于老人的体重大约有80公斤,程秀玲立即喊3名护士与她合力将老人向右侧翻转,仅仅一个简单帮助翻身的动作。程秀玲就用了15分钟。此时程秀玲的口罩已经湿透,不断有额头上的汗珠滴入眼中。4名护士轮番用手掌叩击病人背部,叩击声时快时慢。“叩击时间、频率、轻重都有要求,不能出错。”程秀玲说,“病人身上带有辅助进食、呼吸、排尿的各类管线,胸口又做过手术,所以翻身、叩背时需要异常小心,否则病人会有生命危险。”
12时30分,一个病床上的注射泵突然发出嘀的报警声,正在一边吃饭一边看病历的程秀玲和几名护士呼啦一下全站了起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快速反应状态,有时候病人的病情变化非常快,甚至几分钟前还有呼吸,几分钟后病人就已经死亡。”程秀玲是这样诠释她的工作性质。
下午15时,程秀玲来到患有便秘的张老太太窗前,张老太太已经3天没有排便了。由于怕病人痛苦,程秀玲一边安慰病人一边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帮助病人排便。14分钟过去,随着病人不断排气,程秀玲手指、手掌上,甚至脸上沾上了粪便。张秀玲不仅没有一点怨言,还高兴对护士说,“快记下病人31日下午排便0.5公斤。”
令程秀玲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她们的努力,很多濒危病人能转危为安。前段时间,一位男子因为车祸被送进ICU时,呼吸、心跳几乎都没了,程秀玲和几名护士配合主管医生紧急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快速按压对方心脏,最终,病人的心肺复苏了。在程秀玲看来,ICU的护理人员就是和病魔抢夺生命,像是在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战斗,“我们多努力、多战斗一分钟,病魔就会退缩,病人就有了生存的希望”。(记者袁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