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16岁的陈家英3年前成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工作繁重收入微薄,她也曾迷茫过、惆怅过、哭泣过,现在她很坚强,在周围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她健康生活着。
力所能及帮助母亲
昨天,记者在杨柳青第一中学见到了陈家英,她让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阳光、快乐的面孔。在交谈中,她一直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微笑。3年前陈家英父母离异,她和母亲租房生活。母亲靠着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因为工作的原因,母亲的手常常与水接触,变得红肿粗糙。看着母亲的手,陈家英十分心疼。母亲每天骑电动自行车上班。为了分担母亲的辛劳,她总是主动将电动车的电瓶提上楼。电瓶太沉,而她力气小,每隔一层都要停下休息,等缓一缓再继续提。“那个电瓶确实挺沉的。”陈家英说。每天提电瓶,个头不高的陈家英发现手臂有劲了,竟然还在中考的时候体育铅球考试得了满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母亲掉下了眼泪。
优异成绩回报母亲
年复一年,陈家英骑自行车上下学,为家里节省开支。炎夏,陈家英在烈日下努力踩动踏板;寒冬,雪花纷飞,狂风肆起,她依然顶风前行。骑车骑到小腿酸疼,她都会想起那个为她付出了一切的妈妈,之后就会又拥有了无穷力量,骑向终点。有一段时间,家里没有洗衣机。为了让母亲的手少和冷水接触,她总是尽力保持自己衣物的整洁,这样母亲就可以少洗几件衣服。在母亲熟睡的时候,她会偷偷地洗净母亲的衣服,好让母亲歇息歇息。陈家英还时常帮助母亲收拾屋子,去超市购买日用品。但给母亲最大的回报则是陈家英的学习成绩,2010年中考,陈家英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成绩稳居班中前三,并顺利考入理科实验班。历次考试均在年级名列前茅,曾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区级一等奖。多次获全国物理竞赛区级一等奖,获得奖状30余张;她的文章曾多次获奖。
竭尽所能关心他人
记者从杨柳青第一中学了解到,陈家英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却十分关心他人,这与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分不开。陈家英在高一就加入了敬老服务小组,每年重阳节她都会和同学们到杨柳青敬老院和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做些家务,她还组织编排了民族舞蹈献给老人们。陈家英想到自己受社会的关注能够顺利上学,就在学校中组织了一个“小水滴”助学基金会,每个学期都会做几次募捐活动,把这个小小的基金会筹来的钱捐给贫困学生。陈家英在学生会中负责学校爱心社的工作,成功筹划举办了校园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她说:“人生的道路漫长,未来也许仍会有荆棘,但我不会气馁,不会让爱我的人失望。展望未来,我将用智慧、用感恩、用责任朝着理想迈进,用爱心传递温暖,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本报记者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