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餐台后忙碌的范晓军
所有人都紧张得精神过敏
大部分船员仍然选择到甲板上休息,这样一旦撞上水雷,幸存的机率多少会大些。
暂且将时钟拨回2003年3月末。黄昏降临在阿拉伯海北部,时年40岁的哈珀站在“敏捷”号的甲板上,看着美军战舰发射的一枚枚巡航导弹呼啸着飞过头顶——“伊拉克自由”行动正式开始了。“敏捷”号的目的地是位于伊南部的乌姆卡斯尔港,舰队交给它的主要使命是排除港口外围的水雷,为后续的人道主义救援做准备。
“敏捷”号顺着名为祖拜尔湾的内海一路向北,沿途经常能见到被击毁的舰船残骸。那段时间白天酷热,晚间极寒。尽管如此,大部分舰员仍然选择到甲板上休息,这样一旦撞上水雷,幸存的机率多少会大些。加上船上堆满排雷装备,本来就不宽敞的甲板更拥挤了。
乌姆卡斯尔港越来越近,“敏捷”号收到的警告等级也不断提升。先是有地面部队报告说,在岸边发现了众多装满爆炸装置的小船,明显是用来堵截联军舰艇的,尽管汇报及时,之前有多少小船已被放到水上还是不得而知;后来他们又得到消息称,联军俘虏了大批装有水雷的驳船与拖船,共缴获100多枚水雷,这就意味着更多水雷已部署完毕……
水上爆炸物众多的消息让舰员们丝毫不敢大意,“当时,所有的同伴都紧张得精神过敏。”哈珀回忆道。他们用声呐扫描配合肉眼观察,圈出了许多疑似布雷区。威胁程度高则直接实施爆破清除,威胁程度低时,船上的扫雷具就会派上用场。这种特殊装备犹如一艘无人驾驶的潜艇,装有高精度摄像机,可在接近疑似目标时传回照片,根据水雷的种类、大小、深度、水体透明度与天气状况等因素,方便艇员们制定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旦确认有水雷,操作人员会迅速划出危险区。确定清除方法后,除去极少数人,扫雷舰、扫雷具、潜水员都要待在安全距离外。对水兵们来说,每一枚水雷的引爆都意味着危险少了一分,因此,每当高大的水柱在远方海面上升起,扫雷舰的甲板上都会欢声雷动。无论面对的威胁大小,无论在茫茫大洋的哪个角落工作,他们的庆祝方式总是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