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19日上午,记者从盐城现场获悉,于3月16日6时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境内搁浅死亡的4头抹香鲸已经就地掩埋,滨海县委宣传部告诉记者,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鲸鱼体积实在太大,无法运输。
对于这4头鲸鱼尸体的处理方法,专家们给出过很多观点,也曾决定将尸体分给中科院和当地科研机构各两头,用于科学研究和制作标本,但最终,记者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获得确切消息,抹香鲸深埋后骨骼也不再取出做标本。
争夺鲸尸争夺激烈
抹香鲸属于珍稀的齿鲸品种,在中国海域并不多见。而这一次也是中国海域内发生的第二次大规模鲸鱼搁浅死亡事件,上一次是在1985年,6头鲸鱼搁浅福建海域。
3月17日,4头搁浅抹香鲸全部死亡的消息爆出后,鲸鱼尸体处置的方法就成了关注的焦点,最理想的方案自然是做成标本,尤其这一次的尸体较为新鲜完整,具备制作皮张标本的条件。“抹香鲸是齿鲸中个体最大的物种,这4头鲸鱼是很难得的资源,中国海域内抹香鲸并不多见,小鳁鲸多一些,但总的来说,所有鲸豚类的物种都很珍贵。目前国内的抹香鲸标本不太多,这一次搁浅的鲸鱼尸体,每一头都可以做出骨骼标本和皮张标本各一个,骨骼标本更容易展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更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而皮张标本则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抹香鲸的外形,放在博物馆里更受小朋友的喜爱。”连云港海洋博物馆馆长刘军说。
对于这4头抹香鲸的尸体,国内众多科研单位、博物馆还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北京自然博物馆也计划申请一头鲸鱼尸体,却因出手晚了而愿望落空。“我是周日知道这个消息的,当时就想跟江苏那边联系,但是周日找不到人,等到今天上午再联系,得到的答复是4头鲸鱼都已经分配出去了,我们出手晚了,最终没有抢上。”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曾主任说。
分配一波三折最终谁也不给
“我们确实研究过分配方案,当时初步决定4头抹香鲸,一头给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一头给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头给盐城市,一头给滨海县。”江苏省海洋和渔业局资环处相关负责人董先生说,但是最终来自江苏省海洋和渔业局的决定是,4头抹香鲸就地掩埋,不分配给任何一家单位做标本,“这几天,我们请来专家一直在做研究,最终做出就地掩埋的决定是迫于一些现实原因。鲸鱼搁浅的地方是一片潮滩,距离岸边两三公里,体积太大实在没办法弄上岸,而且这几天搁浅海域的天气条件也比较恶劣,风浪大,一直在下雨,给搬运工作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样的决定,专家们都觉得很惋惜。“确实太可惜了,我们馆有比较成熟的标本制作技术,去年我们帮助日照水产研究所制作了一条长14米的布氏鲸的标本。这两天有外地的科研单位跟我们咨询过,如果要就地制作标本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供帮助,我当时答复对方我们在场地、技术上都可以提供帮助。”刘军馆长说。“没做成标本确实可惜,这样一次搁浅4头很少见,但抹香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省级单位就可以决定处置方案,当地渔业部门肯定是综合了实际情况做出了妥善的处理。”国家农业部渔业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处樊祥国处长说。
董先生告诉记者,抹香鲸将会就地掩埋地下五六米深,预计这一两天内就会完成。抹香鲸浑身是宝,尤其它的结肠和直肠内分泌出的一种蜡状物质,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制作香水较麝香更胜,被称之为龙涎香,抹香鲸正是因此而得名,龙涎香同时还是名贵的中药材,价格自然不菲。此次掩埋尸体并没有取出龙涎香,董先生表示,抹香鲸是保护性动物,随意提取龙涎香并用于交易将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3月19日,有消息称,搁浅鲸鱼夜间遭人盗割,新闻图片中鲸鱼尸体残缺不全,周围滩涂上淤积着殷红的血水。抹香鲸肉可食用,皮可制革,体油、脑油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被掩埋后会不会有人还去盗挖?“应该不会的,我们有渔政人员在这一海域执法巡逻,而且搁浅的这片潮滩涨潮后会被海水淹没,想寻找到掩埋的地点也不是那么容易。”董先生说,至于鲸鱼尸体夜间为何被盗割,董先生表示,当地政府动用了几百名公安、渔政、海监工作人员看护现场,但因为看护面积太大,夜晚海上环境恶劣,无法面面俱到,“新闻里说被盗割了一百公斤,但其实没有那么多。”
救助工作获得认可
此次搁浅的4头抹香鲸为三雄一雌,最重的一头重达30多吨,对于抹香鲸来说,这个体重已经算大块头了。4头鲸鱼体长都达到了15米,刘军馆长表示,这4头鲸鱼肯定都是成体,年龄应该都不会低于12年,那头重达30吨的鲸鱼年龄应该不会低于20年。
从发现搁浅到全部死亡大致经过了二十多个小时,虽然当地政府组织大量人力在现场不断给鲸鱼身上泼水,却仍没能挽回鲸鱼的生命。“其实泼水能起到的作用很小,鲸鱼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体温会迅速下降,何况中间还经过了一夜,这个季节的盐城海边夜间温度是很低的。另一方面,鲸鱼太过庞大,在水中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负荷,离开水自身压力太大,脏器受损,这也是导致鲸鱼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军馆长说。因而发现鲸鱼搁浅后,最有效的措施是尽力将鲸鱼拖回深海。
虽然此次搁浅的4头鲸鱼全部死亡,但相关部门和专家对于当地的救助工作还是比较认可的。“江苏省对这件事的处理还是比较及时的,也尝试过将鲸鱼拖回深海,但确实个体太大了,无能为力。”樊祥国处长说。
哪来哪去仍是个谜
这几年,鲸鱼群体搁浅事件在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在中国,冬春季节是鲸鱼搁浅的高发期,去年1月底2月初,一头体长14米的布氏鲸在日照搁浅,最终死亡,但为何这个季节容易发生鲸鱼搁浅,世界各地的鲸鱼搁浅又是什么原因,学界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可鲸鱼搁浅是由于回声定位系统紊乱造成的,导致迷失方向冲上海滩,但回声定位系统为何紊乱却一直没有定论,也许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存在很多种观点,日本学者认为,鲸豚类有追逐轮船嬉戏的喜好,轮船涂料当中的有毒物质破坏了鲸豚的神经系统,导致鲸豚无法判断方向,美国学者解剖尸体时发现搁浅鲸鱼内耳普遍有出血现象,怀疑是舰艇的大功率声呐造成的,阿根廷学者则提出鲸鱼搁浅与太阳黑子活动强烈导致地磁场异常有关,也曾有外国专家解剖时在鲸鱼耳道内发现寄生虫,不排除这些寄生虫干扰了回声定位系统,还有科学家提出搁浅可能是由于追逐猎物误冲上海滩所致。“另有说法认为有些鲸鱼搁浅是自杀行为,而且发生过抹香鲸被拖回深海后再度冲上海滩‘自杀’的事件。这一次的搁浅事件恐怕也难有定论,就算解剖尸体也不一定会有答案。”刘军馆长说。
同样无法给出答案的还有这些鲸鱼的去向。专家们觉得,抹香鲸出现在中国海域倒属于正常情况,但它们要到哪里去却很难回答。“有些事情出现了以后我们才会知道,才会去研究,这一次的事情也许为研究抹香鲸提供了新的信息。”刘军馆长说。见习记者顾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