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数码时代以前,最难以规避的“信息泄露”就是你把胶卷送去晒相铺,但不知道哪个陌生的男员工将你的玉照洗个副本偷偷珍藏。而今,“信息泄露”则是当你给手机装个新软件时,或许你的通讯录和通话记录就跑到“遥控者”那里去了。还有,你在什么地方呆过、刷卡买过什么东西、看了什么电影,通通都会被还原成“消费行为轨迹”,成为数据挖掘公司的商业资源,自己被卖了多少次还不知道……
因此,只要你想在这个网络社会不落伍,就很容易处于被出卖的边缘。你可以盯着电脑维修者修你的电脑,但是或许他一个小小的复制指令,就可以让你成了互联网上一道人人品尝的“甜品”。你可以打印通话清单,但是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上网流量有多少被运营商悄悄吃掉。
从法理上说,个人信息当然受保护,但这是“事后诸葛亮”,因为技术常常是跑到法律前面的。须知很多病毒都是杀毒公司发明的,很多保护软件都是在掌握你的个人信息。在无处不在的“云计算”时代,或者就无处躲避暴露的危险。强化法律惩治很有必要。个人也不妨与网络保持一种安全距离,把珍贵的硬盘锁在家里,别让你的私密信息包括密码、言论和玉照,那么随时随地连到全世界的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