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加强权益保障提升“幸福指数”
随着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呈快速增长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何从根本上减少这些劳动争议纠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自2006年以来,本市河北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参加活动的规模企业达3400余家,占已建会规模企业总数的95%,全区和谐企业累计达到401个……
“多方需要”形成全力推进的格局
“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情况屡屡出现……”回顾在全区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初衷,河北区总工会主席王青山坦言是形势所迫。
据介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现象的存在,加上一些企业存在用人制度上的不规范,使得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日渐凸显,也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5年前,在河北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河北区总工会和区劳动部门牵头,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和谐企业参评条件包括:25人以上的正规注册单位,工会组织是否健全,是否严格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8项标准。
几年来,参与创建的企业从有规模、有影响,投资大等示范企业,逐步扩展至更多企业,推动驻区企业广泛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时至2012年3月,区委、区政府再次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区总体规划,并对原负责部门进行了重新调整,成立了由区政府主管区长、区总工会主席、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区总工会副主席分任组长、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区工商联、行政许可中心、社险中心等8个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和工作着力点。
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掀起了新的高潮,实现了从根本上化解劳资纠纷,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构想。
“三个评级”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在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中,区总工会与区人力社保局,研究制定了中长期创建工作整体方案和各年度具体创建计划,根据河北区实际,将创建标准划分为A级、AA级、AAA级3个等级。
其中,A级标准企业要求:建立了集体协商制度,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等。AA级标准企业要求:在达到A级标准的基础上,同时达到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规定了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AAA级标准企业要求:在达到AA级标准的基础上,同时达到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规定了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不低于上年度天津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
“被评为不同等级的企业,在评优、评先、评模、劳动免检等方面享有不同的优惠待遇。”
河北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是该区一家被评为AAA级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400多名职工,其中95%为外来务工人员,产品出口到欧亚30多个国家。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该公司一度巨额亏损,面对生存考验之际,经营者在区委、区政府的鼎立支持下做出郑重承诺:“不裁员、不降薪、不减少福利,企业再困难,也要确保全厂职工的收入。”几年下来,公司不仅兑现了承诺,员工们的工资还上浮了20%。根据该企业在维护区域经济稳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经河北区推荐,市委、市政府命名该企业为“在克服金融危机中作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此外,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评级中,区总工会还联合区人力社保局围绕签订劳动合同、上缴社险、支付工资等方面进行“拉网式”检查,组织开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培训。对劳动关系等方面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组织力量、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职工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对一家非公企业进行和谐企业评级中,工作人员发现该企业有个别职工反映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企业存在拖欠行为。根据掌握的情况,劳动部门指派专人进行跟踪调查,对企业进行“规劝引导”,经营者正视存在的问题,很快将补发的工资亲自送到被拖欠的职工手中。
“创建工作与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相结合,一方面抓正面典型推广,将一些企业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另一方面抓后进企业指导帮扶,重点对不按规定支付职工加班工资、保持盈利职工工资却得不到合理增长、生产环境恶劣三方面问题下力量进行整治,对经过整治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在创建中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予以处罚!”
谈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果,河北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岳洪欣慰地告诉记者,2011年至今,河北区通过创建工作,已深入2949家企业,通过专项整治、用工宣传、提供政策服务,757家企业相继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从源头上建立健全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新机制。
“建会建制”带动各项工作上水平
“能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形式我们觉得非常好。”
“通过职代会,反映的实际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日前,河北区幸福道商业街再次组织召开区域性职代会,会议期间,职工代表们纷纷发言,就遇到的困难、问题,与用工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会议在一个非常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幸福道商业街召开的“区域性职代会”,只是近年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针对辖区内非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的特点,区领导小组会同劳动部门在辖区10个街全部建立了区域性职代会制度,确保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区总工会、区劳动部门在注重加强专业性管理的同时,注重区域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并适时组织召开区域性职代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议》,社区工会联合会与劳资双方代表签订《三方共同约定承诺书》,把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区域来研究解决,凝聚起所有业主和雇工的力量,实现同步增长、互利双赢的目标。
此外,河北区还将建会建制两项工作“捆绑运作、综合平衡”,对已建会企业,提出必须参加创建活动的要求,并根据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由区总工会、商务委、工商联,以及街道党工委、总工会和社区工会联合会负责组织、指导和推动;对新建会企业,由区总工会和区人力社保局直接指导,开展创建的各项工作,做到不停顿、不间断、不脱节。通过“建会建制”,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向私企、民营、外资、合资等非公企业推进,在街道和社区普遍建立了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把公开和协商的重点放在工资发放、劳动安全保护、区域性工资集体协议等方面。
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姚建军表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实际运行,成果显著。2012年,河北区将多方努力,争取全年新创建和谐企业的数量不少于80个,把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对不同等级的和谐企业,相关责任部门将逐个进行排查,并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加强职工权益保障力度,进而使经营者和职工坚定办好企业的信念,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升职工的“幸福指数”。(天津政法报 高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