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珠海航展,首日吸引观众近4万人。张由琼摄
尽管天气不佳,但观众对航展的热情丝毫不减。张由琼摄
●南方日报记者向松阳
13日,第九届中国航展开幕,航展馆迎来了第一批观众,接近4万人。
航科院(北京)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刘平已经是第九次来珠海参展,作为航展参展商,他们的心态也从初时的对航展“不看好、不乐意来”,到现在每两年的约会“从不缺席”。
退休后的飞行员黄遂发也是航展的忠实观众,每届航展他都会从广州乘车过来,“看看新东西、新科技”。
不一样的是,今年看航展,黄遂发没有提前一天在珠海住下,“因为知道机场高速通了,早上过来都赶得及。”刘平的团队也没有再经历“房价飞涨、堵车”的烦恼,在他看来,展区的一切也安排得井然有序。
“珠海这座城市更从容了。”这句评语,恰恰折射出了航展背后珠海城市交通的完善、会展文化的后续发力。
几乎与此同时,珠海的大学校园也办起了航空文化节,作为中南地区唯一一所设有航空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北理工珠海学院的航空学院第一届毕业生将于明年毕业,超过50%的学生将为珠海的航空产业发展服务。
航展倒逼交通提速交通顺畅提升观展体验
交通更“从容”??
退休飞行员黄遂发已经是第九次来看航展,13日那天他赶了个早,从广州乘车直达珠海的航展馆,正好赶上开幕式。“2个多小时就到门口了。”黄遂发很满意自己的这个决定。
但在前几届航展,黄遂发几乎都提前一天在珠海市区住下,“曾经有被堵在5公里外进不来,怕了。”这一次,听说珠海机场高速航展前已经通车,他才放心在当天来。
“本来以为会大堵车,不到7点就出门了,结果早到了1个多小时。”哈尔滨建成集团的工作人员焦珊珊第一次跟公司来参展,她笑着说,40多分钟就能从市区的酒店到展馆,“比想象中好多了”。
参展商和观众并非自寻烦恼。回首珠海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广珠铁路停工、伶仃洋大桥搁浅,珠海人曾引以为傲的机场、港口也陷入尴尬境地,“港口是全国唯一未通铁路的深水良港,机场是全国唯一未通高速的大型空港”,珠海的交通末梢地位一度为人所诟病。
不过,制约珠海发展的交通瓶颈正在逐步被打破。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珠海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珠海也提出目标,“力争两年突破交通瓶颈、五年初步建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
变化正在悄然展开,现在的珠海正在构建珠海大道为主轴,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为北外环,以高栏港高速公路为西外环,以机场高速公路为西内环,以金琴高速公路为东内环,以情侣路为东外环,以金港高速公路(含金海大桥)为南环,以香海路和洪鹤高速公路(洪湾立交至省道S272线)为东西连接新通道,逐步形成“七纵六横”的公路交通网络。
作为两年一届在珠海三灶机场举办的国际航空航天盛会,无疑为珠海集聚了更多的人气。而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也令观众的观展体验更加美好
路通则业兴。事实上,航展已经成为珠海新一轮交通大建设的“加速器”,一个倒逼交通变局的抓手。今年11月,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等多个重大项目都按预定计划在航展前实现通车。
其中,机场高速开通后,广州、深圳、中山、江门及粤西地区经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至高栏港高速或机场高速将更加快捷。凤凰山公路隧道的通车,也将金鼎至新香洲的车程缩短至10余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正在抓紧建设,广珠城际和广珠铁路的建设也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底,广珠城轨珠海段可实现全线通车。
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珠海的机场、口岸、港口三大枢纽节点的集疏运体系得以完善,珠海将进一步提高对外交通的覆盖范围和通达程度,机场、港口、口岸的区域辐射力度也将大为增强,珠海“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地位已初步显现。
十字门会展中心明年开业
会展资源再升级??
作为连续九届来珠海参展的参展商,航科院(北京)科技发展公司的总经理刘平这样评价,“这一届的航展办得更有序更从容,不管是交通、组织保障、接待能力,都在进步。”
不过,刘平和他的公司也曾经历过来与不来的纠结。“房价飞涨、堵车、人山人海、什么人都有、吃饭用抢的”,刘平形容,第一届航展给他们留下了“痛苦的印象”,以致于到第二届航展时公司“都不太想来”,“第二届航展真的是咬着牙来的。”刘平说,抱着“来看一看的想法”,到现在,公司已经跟航展分不开了。
在刘平看来,航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背后,也代表了珠海这座城市更从容了,“这是一种积累,我认为珠海越来越具备承办大型会展的能力,前途无量。”
国外参展商MOOG的相关负责人DEAN WANG也称赞,航展“越来越值得来”,组织得很有专业水平,可以与其他参展商展开良性互动,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
毫无疑问,航展已经成了珠海会展业的“金字”招牌。
事实上,珠海一直希望通过航展激活会展经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珠海的会展业就经历了空前的盛况。
根据市工商联所做的一份调研报告,珠海承办的国际、国内知名的会议、赛事,还包括1994年的“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2001年12月举办的首届中国(珠海)国际酒类贸易博览会暨啤酒节,2003年3月成功举办的首届珠海车展,2004年承办的“《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系列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的全球第三大赛车活动——国际汽联GT锦标赛以及中国(珠海)国际打印耗材展览会等。
会展业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业界常以“一个城市举办一次展览,就好比一架飞机在天空撒美元”来形容它对一个城市的价值。不过,场馆配套不足、品牌竞争力弱、市场化机制不健全、产业基础薄弱等成了制约珠海会展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除航展和国际打印耗材展,其余展会并未形成辐射效应。
让人欣喜的是,珠海的会展经济再次被激活,横琴大开发为珠海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10年6月,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首期会展商务组团正式动工兴建,主要建设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国际标准甲级写字楼、白金五星级酒店、国际标准五星级酒店及相关配套设施。其中,展览中心面积约8.5万平方米,可同时举办超过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大型展览。
按照计划,会展中心等将于2013年开业运营。据了解,十字门会展中心国际味十足,将积极从澳门和香港引进国际会展管理经验,建设成珠三角会展业一个全新的对外窗口和联接国际的纽带。
12名“珠海造”飞行员下月试飞
航空城也是教育城??
在本届航展上,珠海本地航空企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珠海雁洲轻型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美人鱼、蚊子直升机一亮相就让人惊艳,开幕前就已找到买家。
就在航展开幕前两天,北理工珠海学院航空学院也热闹地办起了首届航空文化节,现场飞机模型表演精彩纷呈,有飞机拉横幅、旋翼机飞行、双机分离、YT—P5航拍直升机、YT—A10植保无人机、飞翼、飘飘机、油动直升机等。
“航空产业缺什么人才,我们补什么人才。”航空学院院长杨佐对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十分笃定。
2009年7月,北理工珠海学院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了航空学院,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优势学科,建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并设有航空机械工程、航空电子工程、航空服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方向,现有专业在校生528名,也是中南地区唯一一所设有航空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
“学校看到了未来民航产业发展的形势,我们是捷足先登。”在杨佐看来,航展的举办对珠海的意义不言而喻,珠海航空产业前景无限。他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关注珠海、进驻珠海,而伴随产业落地,从事相关产业的科技人员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必然带动航空产业的人才培养链。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航空产业基地、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制造企业、航空维修企业、航空服务企业等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据介绍,航空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将于明年毕业,目前90名毕业生都已有就业意向,其中超过50%的学生将留在珠海。
值得一提的是,下月初,该学院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培养的12名飞行员学生(含一女生)也将试飞,拿到执照后将正式成为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飞行员。
“珠海是航空城,也是教育城。”杨佐介绍,为顺应珠海航空城市的发展趋势及广阔的就业前景,航空学院今年还申报了飞行技术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此外,第二批飞行员招生工作也将于明年初启动,规模扩至50人。他展望,未来三到四年,航空学院能达到每年培养500名飞行员的规模。
事实上,航空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也成了珠海政府的共识。今年4月,珠海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共建航空产业科技园。未来将加快建设“珠海北航创新科技园”和“珠海北航研究院”等平台,促进成果孵化和人才培养,实现从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方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