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谁能管管
强制消费扩散 毫无收敛
去年大望路的强制消费,扩散到如今的国贸、朝阳门等路段,被频繁曝光后依然毫无收敛,到底谁能管一管?
工商:
“只能口头提醒警示”
记者致电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能查处诸如涉嫌无照经营等违反《工商管理条例》的行为。在向12315举报后,工作人员称会有辖区内相关工作人员去核实查处,并给予实名举报人反馈,时间一般为7个工作日,他建议如涉嫌强制消费可向公安机关报警。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是口头提醒,发布警示,但并没有权力制止他们的行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威胁人身安全的行为,我们建议是报警解决问题。”
警方:
无权管理营销行为
建外派出所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多次接到这种报警电话,但对于这种商户的营销行为,他们是无权管理的。
同时,该民警介绍,由于涉及金额数目比较小,多数人因为时间因素,并不想耽误正常的生活工作去报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类行为继续发生。
法院:
强迫剪发办卡被判刑
据媒体报道,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昌平区法院通报该地区涉及消费者权益案件的情况中,就涉及类似情况。其中胡某等3人以送卡为名强迫张女士剪发办卡的行为,已经构成强迫交易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和9个月。
律师:
别贪小便宜及时举报
北京德润律师事务所刘家辉律师分析,通过欺诈的方式,把消费者骗进店面消费,已经触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属于不公平的强制交易行为。如果取证顺利,消费者是可以向商家双倍索赔的。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商家并没有提供公开的消费条款,消费者是很难取证的。
“类似消费多以低价消费引诱顾客到店中,然后高额消费,不掏钱就不让出去。”刘家辉律师建议消费者应杜绝贪小便宜的心理,遇到类似情况向工商部门举报投诉,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