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持人:曹萍老师,刚才听了王小惠老师这些特别独到的方法,我们不能为了减少作业而减少作业。这项规定只是一个条文,作为专家您怎么看待?
曹萍:其实这个条文发布后确实有各种声音,我觉得真的非常正常。因为孔子老早就告诉我们因材施教,所以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可能一刀切。你比如说这个规定,规定了做作业的时间,或者是不许做作业,但可能北京的孩子和外地的孩子不同,重点学校的和普通学校的不同,城市的和农村的不同……从大的地域来讲本身就不同,不可能一刀切。从孩子自身来说,有的孩子能够适应这个,他爱学,他完全可以回家多学一些;但有的孩子适应不了,所以就不能强迫他放下玩儿的时间,甚至牺牲健康去学。这个规条出来确实引起很多声音,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规定也是政府必须要出台的,因为孩子的负担确实太重,作业是一个很明显的衡量标志,很多孩子都是熬夜写作业的,这也是政府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我觉得这个规定有好处,但也会带来些问题。你比如说很多孩子和家长简单的理解为学习就是学校的事,回家就是不用学了。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像王老师说“预习是永远的作业”,包括看课外书、探索其他的东西,其实都是在学习,并不是就是写一点作业就完了。但是很多家长还没有这个意识,因为这么多年他们已经形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个惯性。所以如果就笼统的说,回家不写作业了,可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另外会给部分学生造成跟老师的对立,老师如果再要求他回家写作业复习,学生就会觉得规定了不允许写作业。我觉得这样老师的境地会很尴尬,所以这个规定好是好,如何去执行和理解,大家还是要宽容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