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天津 民生 论坛 18街 文娱 体育 财经 地产 IT 汽车 时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游戏 视频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就在今年八九月份,教育部两度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涉及的不留作业、不统一考试、取消百分制等等改革的措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支持的声音有,担心的声音亦有。
  在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有位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名叫王晓卉,她坚持15年未留作业,而她所带的班级年年成绩突出,获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王晓卉老师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实践能力的素质培养”并举,在不增加孩子负担的情况下,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这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一直期望达到的目标。近期,北方网特别邀请到王晓卉老师、学生家长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天津教师15年不留作业的改革路
  王晓卉是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的六年级数学教师,她15年来没有给学生留过作业,用她的话说:就是为了解决对立面的问题。但效果怎么样呢?教育减负的改革目标似乎在王晓卉身上变得很轻松。作为一位家长,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王小波又会怎样看待这样的事情?作为专家代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评价呢?本期节目,主持人和三位嘉宾,四位女性将一同探讨孩子的教育减负问题。亲们,一起关注吧!……[阅读全文]
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天津教师15年不留作业的改革路

主持人:各位北方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让“中国式教育”实现双赢,我是主持人明朗。2013年11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就在今年八九月份,教育部两度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涉及的不留作业、不统一考试、取消百分制等等改革的措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支持的声音有,担心的声音亦有。长久以来,“中国式教育”颇受关注,关注的焦点在于其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实现“知识积累”和“素质培养”的双赢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介绍一下参加今天访谈的嘉宾: 欢迎今天的教师代表——天津和平区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王晓卉。王老师您好。

王晓卉:主持人好,北方网的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王老师最大的特点是15年没有给您班级的孩子留过家庭作业,我觉得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您应该是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成果怎样稍后我要跟您仔细聊。我们认识一下今天的家长代表——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王小波。王老师的身份是16岁孩子的母亲。欢迎您。

王小波:您好,北方网的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那么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代表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曹老师您好。

曹萍: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曹老师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致力于研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人家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今天咱是四个女人坐在一起,更有的聊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教育话题应该是一个老话题了,但放在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决定》中有对教育发展的明确表述,那么这个话题又是当下一个亟待破解的改革难题。我们的探讨就从《减负十条》说起。有几条是老师和家长们普遍重点关注的,我们先来看看第四条: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其实我看完这条之后,特别想问一下王晓卉老师,在这个条款还没有出来之前,您已经走在前面了,15年没留作业。这事我觉得相当不可思议,如果我是家长的话,肯定会问:“怎么能不留作业呢?”

王晓卉:当初想不留作业就是不想把作业和孩子的学习成为一个对立面,就是为了解决对立面的问题。后来是想把孩子的课余时间腾出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活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

主持人:咱们以前都学过《论语》,《论语》里面孔子说“温故而知新”,现在学生回家不用写作业了,也就是说没有温故的过程了,是这样吗?

王晓卉:不留作业不要简单的理解成真的不写作业,我有一个永远的作业是预习。我每天都要求学生把我今天上课讲的内容进行复习,复习的过程就是将当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然后我还有一个预习的作业,就是预习我将要讲的东西,这些内容我肯定会在讲课之前告诉孩子们。我们上课的“三步走”就是——预习、学习、复习,这是孩子永远的作业。大家不要单纯地认为不留作业就是无事可做,我们学习的三步是一定要做的。

主持人:您已经坚持了15年没留作业,您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的成绩怎么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晓卉:成绩还是值得认可的。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连续15年教六年级的毕业班,成绩是从我的教学轨迹可以看出来的,如果成绩不好,我想我们校长也不会让我长时间去教六年级的毕业班。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王老师不能说太多,这就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得听听王老师的学生和家长对于不留作业有什么看法,咱们来听一下。

录音(学生):我们上课老师讲的语速非常快,但是如果不会的话,也会给我们细心讲解,平时上课效率很高。然后放学回家没有作业,回家复习就可以,复习以后就会有时间玩儿。有时我们课上老师还可以带我们一起做游戏。

录音(家长):其实对于孩子的减负也是我们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包括前段时间教育部出台了减负的政策,我们一直在关注。其实在政策刚出台时,我们作为家长有很多的疑虑,如果不留作业,孩子学习的效果该怎么去巩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有很大的担忧。在没减负之前,孩子每天到家以后,我们家长要盯着孩子去做作业,完成的情况都要去检查。但是减负以后,我们感觉从孩子的方面有两个进步,第一个进步就是他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听课的质量有所上升;第二个就是放学以后,学校基本上不会留书面作业,在家里面逐渐锻炼了孩子们主动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孩子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这位家长是王晓卉老师所在班级孩子的父亲,也听出来,他说得特别中肯。其中有一点我特别想说的是,他提到减负之后孩子上课积极性提高了,听课质量上升了。王老师,其实不写作业和听课质量的提高、积极性的提高,好像没有什么本质的关系。是不是和您的特殊教学方法有关?我想在这您也别保留了,给我们讲讲吧。

王晓卉:我想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在学习上,我希望学生是爱学,我在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希望孩子对数学课有兴趣。我喜欢讲故事,只要是能够跟课程有关系的,我就找各种小故事给孩子讲解。举个小例子,前两天讲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假设法,本身是以前的奥数。我从微信里看到个笑话,土豪怎么给孩子讲鸡兔同笼问题。题目是鸡兔同笼,共有35个头, 土豪说这道题其实很好解决:想有一个人特别有本事,一声令下让所有的鸡和兔子都抬起一只脚,那么脚的个数就少了35只,然后一声令下再让它们抬起另外一只脚,那么脚的个数又少了35只,鸡一屁股就坐在地上了,这样就剩兔子两条腿站在地上了,那么只要除以二就得到了兔子的只数。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孩子们,这节课导入就很顺利。所以我想,学生要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爱学,他就自然会学。我特别喜欢利用各种小故事讲解数学题,只要是能贴近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我就采取这种方式,首先就是让他们感兴趣。

主持人:曹萍老师,刚才听了王晓卉老师这些特别独到的方法,我们不能为了减少作业而减少作业。这项规定只是一个条文,作为专家您怎么看待?

曹萍:其实这个条文发布后确实有各种声音,我觉得真的非常正常。因为孔子老早就告诉我们因材施教,所以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可能一刀切。你比如说这个规定,规定了做作业的时间,或者是不许做作业,但可能北京的孩子和外地的孩子不同,重点学校的和普通学校的不同,城市的和农村的不同……从大的地域来讲本身就不同,不可能一刀切。从孩子自身来说,有的孩子能够适应这个,他爱学,他完全可以回家多学一些;但有的孩子适应不了,所以就不能强迫他放下玩儿的时间,甚至牺牲健康去学。这个规条出来确实引起很多声音,是正常的。

但是这个规定也是政府必须要出台的,因为孩子的负担确实太重,作业是一个很明显的衡量标志,很多孩子都是熬夜写作业的,这也是政府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我觉得这个规定有好处,但也会带来些问题。你比如说很多孩子和家长简单的理解为学习就是学校的事,回家就是不用学了。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像王老师说“复习是永远的作业”,包括看课外书、探索其他的东西,其实都是在学习,并不是就是写一点作业就完了。但是很多家长还没有这个意识,因为这么多年他们已经形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个惯性。所以如果就笼统的说,回家不写作业了,可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另外会给部分学生造成跟老师的对立,老师如果再要求他回家写作业复习,学生就会觉得规定了不允许写作业。我觉得这样老师的境地会很尴尬,所以这个规定好是好,如何去执行和理解,大家还是要宽容一些。

主持人:这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切实要求,比如说家长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在这里我要问问身为家长的王小波老师,对于课外活动,我身边有很多家长是这样觉得:一到三年级孩子得学琴棋书画、音乐舞蹈的特长,四年级之后得学奥数、国学、英语……对于这样的课外安排其实很多小孩是不喜欢的,但是家长也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结合您自己的教育经历,您觉得不做这样的课外活动行吗?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王小波:我刚才听了王老师的介绍,我真的特别的羡慕王老师的学生,看的出来王老师非常喜欢教育事业,因为她喜爱教书,所以她自己的教学方法很有创造性,很独特,而且她是很以孩子为本的。所以做王老师的学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因为你刚才提到,我们家长怎样在减负十条出台以后,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这件事,确实现在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焦虑情绪,希望孩子长大成才。但是我觉得首先要成人。就是你先把他培养成一个好孩子,我们说的好,并不是说非得要有才艺特长才叫好,首先这个孩子有规矩、懂事,知道怎么和人相处,这是最基本的。所以,所谓的课外活动就是在不写作业或者是学校的安排之后,回家干什么?回家干的事情太多。孩子首先要学会生活,这是最重要的。我看到很多报道,说大学生到大学里不会洗衣服,老爸老妈到了周末跑过去给孩子洗,或者带一大兜子衣服回去洗。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这是一个教育的失败,不是什么好事。我们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是有时间,但是也不能光盯着孩子。另外像子女特长的问题,其实有的时候是家长的需要,家长小时候没有时间去学钢琴、芭蕾、书法,他有这个需要,自己不去学,就去逼着孩子学,所以家长要分清是自己的期待、自己的遗憾,还是孩子的喜欢。如果让孩子代替你实现那些没有完成的目标,对孩子不公平,因为他来到这个世上,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目的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我觉得确实需要我们家长好好思考,我从小没有让孩子去学那些特长,因为孩子的兴趣不在那边,我觉得去逼他没有什么效果。如果他没有兴趣的话,非得让他去做,反而会磨灭本真的东西。他长大以后对你说的其他的话也不听,会逆反。

还有你说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觉得这个话已经被颠覆了。以前有些教育机构会用这个做广告。人生是个长跑,你不输在起跑线上,也许会输在中途。百米跑起跑很重要,但是人生是马拉松长跑,假如我的孩子中途罢学了,我不是更着急吗?所以说这个说法也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

主持人:咱们再来看一看减负十条中第六条:规范考试。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2次。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教育质量监测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特别流行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王老师,如果把您的“法宝”给没收了,怎么办?

王晓卉:我本来就不喜欢这个“法宝“,这个“法宝“其实对孩子不公平。分数不能衡量一个孩子真正的能力,他的成就也不能从分数来取得。另外孩子在各个阶段发展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不是学数学的天才,但他有可能是语文和英语的天才,我用一门数学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是不公平的。所以我认为高分不代表高能力,分数不能衡量孩子。这些措施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主持人:数学作为基础知识学科肯定要考察孩子们是不是掌握了,掌握的情况怎么样,减少了考试如何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呢?

王晓卉:我们平常有练习题,但其实是作为教师教学的自我反馈用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而不是单纯衡量学生的能力,这样平常我们做的练习就不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了。

主持人:在最新一版的征集稿里面我们看到是是取消了英语考试。关于取消英语考试这一点,很多家长是相当不赞成的。我身边有一个家长,她送孩子上了很多补习班,其中一个就是英语补习班,有一天孩子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太累了,我能不能不去上那个什么补习班?”但是妈妈说:“孩子,什么都可以不去上,但是英语必须得去上。”这也反映了家长的一个心理,认为英语非常重要。确实也看得出来,家长对英语是相当重视的。因为你现在不考英语,将来中考、高考还是要考的,那么关于取消英语考试,王老师您赞同吗?

王小波:确实咱们这个政策不是一贯下来的,小的时候不考,最终还是要考的。我们家长和学校都会有这个想法,就是现在虽然不用考,但是最终的评价标准还是在那的,所以它还是不敢放弃。为什么这么强调英语?像你说的,那个家长会特别强调英语,我特别理解。这个跟就业市场有关系。有些单位和部门招聘的时候,跟英语没什么关系,竟然要求英语四级、六级、八级,这就是一个门槛。但是到实际岗位的时候,英语也没那么重要了。当然这个是就业市场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也是很多的家长提出中国人干嘛对外语(英语)这么玩命呢?人家外国人都学中文了,孔子学院全球都是,咱们还死活抱着英语,所以这可能也是导致这个政策的一个原因。

我感觉语言确实是需要天赋的。有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语言天赋更好一些,但是对于没有天赋的孩子,真的学英语就是受罪,从小就受罪,受了十好几年的罪。而且英语在高考中占的比重非常大——150分。所以他不爱学、学不好,又不能不学、不敢不学。我想这次出台这个政策,跟网友的呼吁和老百姓对英语的受罪感是有关系的。因为其实有些孩子能考下来,但是考完之后就丢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四十来岁的,当年大学都考了英语,而且分也不低,但是只要一撂下,再说什么也不会了。而且咱们的英语是哑巴英语,很多人学完之后,出门一句都说不出来,自己出去旅游都做不到,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也需要创新,需要更多王晓卉式的老师去创造性地教孩子英语,让孩子喜欢英语、使用英语。我觉得我们学习的知识不用,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产生效率,那就没有生产率,那学习就是白费,耗费人的脑力、经历、时间,就是耗费生命,所以我的看法是英语学习需要更多的改革。

主持人:曹萍老师,刚刚咱们聊天的时候,我知道您是某著名英语教学机构的顾问,所以在取消英语考试的问题上您是不是也谈谈您的想法。

曹萍:我其实一直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有好的和不好的。比如英语学习,确确实实像刚才王老师说的,有些人需要,有些人真的不需要。所以我就总结,不要什么都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中国人学中国话,这是很正常的,这是我们的母语。但是英语适当可以普及,只是可以普及,因为毕竟是全球化了,国人特别是下一代人应该有世界的眼光,我觉得这个也是不错的,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是一种需求,但是你不能把这种需求去强加给孩子完成。有的孩子愿意去学,他有动力可以去学;但有的孩子没有意愿或者是不适合去学,就可以放弃。

主持人:其实说到考试这个事,我就联想到马上要过年了,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孩子串门,大人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期末考试怎么样”,这好像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我也想了一下,这和我们重结果轻过程的思维方式是有关系的。我也翻阅了相关的资料,很多人在18岁之前是不太知道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的,这个年龄段适合去打开思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当然这样的改革措施的出台非常好,说明我们的社会和学校不断在把教育的考试结果放轻了,与此同时是否应该把过程放重了,不知道这一点曹老师您怎么看?

曹萍:不考试,至少给了孩子一个空间。其实孩子未来掌握什么、喜欢什么、愿意干什么,跟他学知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或一个事件就能触动他了。我记得看过一篇报道,是美国的一个孩子,他喜欢做饭,他怎么会喜欢做饭呢?就因为他去参加一个家庭的Party,看到了老婆婆饭做得特别精致,而且怀着爱心去做,做完了以后遭到孩子们哄抢。他就觉得做饭给别人带来了快乐,所以就发誓以后要学做饭。其实这个就是生活中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跟在小时候学了多少知识点和课程真的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把学知识和所有的东西联系起来,特别是和孩子的未来联系起来,就有点过了。

主持人:其实刚刚王晓卉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在课堂当中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也反映出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交给他们学习方法。不知道王老师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心得给我们分享一下。

王晓卉:我在教学里面一直想的是一个问题:聪明的孩子不用教,懂事的孩子不用管,会学的孩子不用灌,积极的孩子不用催。如果我们的孩子聪明、会学、懂事、积极了,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更不需要留作业了,那么家长也就轻松了。我想我可能对孩子在道德上、在行为上的规范多于教学本身。我认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知书的目的是为了达礼。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我教学的技术比较精湛,其实不是!我认为是我在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教给孩子怎样做人、做事、求知、与人相处。我记得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这些方面如果把孩子培养到位,那么学习上自然也就轻松了。他能主动地学、爱学、会学。对于老师来说教学轻松了,孩子也轻松了。

主持人:王小波老师,您的孩子已经16岁了,在之前这么长的学习过程中,您作为家长是怎么培养他的学习兴趣的?

王小波:与其说是培养不如说是发现。我认为,孩子是有自己的取向的,就是有些天性。每个孩子就好像不同的种子,有的孩子是茄子,有的孩子是豆角。他是茄子就培养成个好茄子,是豆角就培养成一个好豆角,非得把茄子培养成豆角,你不累吗?

所以我说应该首先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发现比培养更重要。就是孩子有兴趣,我们家长别跟孩子玩命。有时候咱们说孩子逆反,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我们逆反。我们非得别着孩子的劲,非得说我说的对,按我们的走,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应多看看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兴趣,比如我的孩子特别爱看书,他就经常去书店,或者在网上买书,这方面我基本上还是管得比较宽松的。有时候我们家长会以自己的标准看待,觉得这乱七八糟的书,一买就买一套,就不让孩子买。我觉得孩子既然有这方面的兴趣,就让他这段时间去发展。他喜欢读书就让他读,你越不让他读,他越别着个劲,你真的给他机会让他读,让他过了这个兴趣,他就自然可以进入下一个发展点了。所以要接纳孩子,了解孩子,然后让他在自己的路径上前进,而不是让孩子走你看好的路,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曹萍:刚才王老师说的很对,其实只要给孩子空间,他们都具备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潜质。在我儿子的培养上,我也没去发现和培养,我就给足了空间,然后只做一件事,就是去问他一个问题:你做这件事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我发现,他每一次都会去深思:这个给我带来什么好处,真的实现了会有什么感觉。好几次发生重大事情的时候,他都热血沸腾。我发现做到这个的时候,你就不用管他了,他自己有动力,他自己知道如何去选择,去做了。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动力,特别是聪明的孩子,在知识点上不用给他辅导。

主持人:咱们再来看看《减负十条》中的第七条:等级评价。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王晓卉:取消百分制有可能更人性化了。有时家长就在衡量,孩子去年的成绩99分,他们就觉得考砸了,我说99分已经很优秀了,他觉得不行,比100分还差一分。有的时候家长太苛求了,包括老师也在竞争平均分。这个平均分造成了什么?就是要逼着孩子进行机械地训练。有的家长给我打电话:“王老师,我们孩子九点就没事干了。”我说:“都九点了,就不能让他歇一会儿?”“不行,我心里没底。”我们如果取消百分制,孩子看到的就是优秀。其实优秀的孩子,已经很好了,给他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吧,我认为取消百分制很人性化。

主持人:咱问问家长吧,王小波老师您认为呢?

王小波:我也是觉得取消百分制很好,用“优、良、中、差”可以减少一些强迫症。

主持人:您不觉得会让孩子的压力变轻吗?比如说有的孩子考了90分是优秀,另外一个孩子100分也是优秀,明明90分就可以拿到优秀,我为什么拼命拿到100分呢?

王小波:让我们的社会少一点竞争,让我们的孩子晚一点品尝到竞争的残酷性难道不是好事吗?我真的觉得不去分分计较,不仅是孩子的幸运,也是我们家长的幸运。减负不仅是减孩子的负,也是减家长、减老师的负。

我觉得我们的生存危机感很强烈,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担心孩子长大了没有好工作,娶不上好媳妇,生不了好孩子,一系列的焦虑都来了。然后我们就逼着孩子从小学习,觉得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所以所有的基础都在一个砝码上压着,那孩子能不累吗?家长能不累吗?所以我们的这种教育理念跟我们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相信社会这么发展了,进步的速度这么快了,我们真的可以轻松一点,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也不会饿死。

曹萍:儿孙自有儿孙福。

王小波:没错,就是这句话。我们家长也快快乐乐的,晚上八九点出去看场电影,孩子自己在家呆会儿,多愉快轻松。我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心态平稳了,然后孩子也自由了,我觉得这真是好事。我甚至有这样的想法,在家里面要少评价,说:“儿子今天你这样做就是好,你以后肯定怎么样。”我们应该就事论事,你今天做一件好事,这件事你做得好,但不一定你这个人今后就怎么样,一件事真的不能决定什么。就算孩子做错一件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小孩子哪有都做好的。就跟你学习数学不好了,不一定说你这孩子能力就不行。咱们往往把事情严重化了,说这件事不好,你这一辈子完了,咸鱼翻不了身了。这都是需要我们改正的一些家教理念。

主持人:曹老师关于这个等级您有什么看法?

曹萍:我觉得就是对那个“待合格”,我一看就比较心动,我觉得“待合格”真的体现了教育的实质,其实我们的教育就是给孩子希望,有一种教育就叫等待,如果你告诉他不合格就等于给他判了刑,但是就有一个“待”,就真的让孩子感觉到还是有希望的,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符合教育规律,也符合教育实质的。

主持人: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不叫“待合格”,叫“不合格”,或者干脆就写“差”。

曹萍:这就叫“差”。

主持人:所以看过之后心里非常不舒服。

曹萍:特别难受。

主持人:王老师天天跟孩子们在一起,那么这一字之差,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晓卉:这一个字的确是影响深远。我班里也有考一位数的孩子,当时我就想这个孩子的确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如果每天给他的成绩都是不合格、几分,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就放弃这门功课。我现在教这学生三个月了,从没给他得过分,他现在的成绩由一位数字变成了两位数字,从几分到现在已经三十几分了。这两天又做了大约20道题,这个孩子在这篇卷子里面只错了两道题,有时候他比其他孩子还要表现得更加优秀。

我觉得有的孩子,他发展的时候不均衡,有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对数学的认识很强,有的孩子是对语文的认识很强,如果现在发现对数学理解并不是非常出众的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等待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影响他的后续学习。其实孩子把基本功掌握了,我们教学的目的就到家了。

在小学的时候“差、不合格”,这些词语一旦给了孩子,有可能他就屏蔽了这一门课程,那么他终身与数学无缘,所以我希望给孩子一个宽松的、人性化的评价。

主持人:刚刚聊了减负十条当中的三条,我想问一下曹老师,您觉得在“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方面是否有积极的作用?

曹萍我觉得确实是好事,确实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少能遏制住不良的做法,会挽救那些在挣扎当中、痛苦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另外我觉得后面中央出了文件,说的是“标本兼治”。其实我们的规定是标,还是表面的东西,还是一个规定,但是怎么能“标本兼治”,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你如何真的能够不通过考试,或者减少作业量,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课程设计得更精彩,就像王老师似的,你对学生的关心就得更加人性化。所以我觉得是这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我觉得这个出台还是蛮好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中,我真的特别期待不要僵化地理解一些东西,要在不违背宗旨的同时灵活掌握,这个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节目的开始也提过,《减负十条》一征求意见,就出来很多声音,支持者表示能给孩子带来快乐的童年,反对者认为小学阶段是很多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是黄金时间,要抓住这个时期多记多背多学,还有一些人把矛头指向了应试教育,但是我个人觉得,当大家把矛头指向了学校、社会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去看一看家庭,我想听一下作为家长的王小波老师您怎么看?

王小波:实际上我们看很多的孩子觉得考入大学就是终点了,我们家长经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进了大学你就轻松了。很多孩子就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松口气了,所以去大学校园(重点校、一般校)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孩子们不学习了。但是比照一下美国的大学里面,学校进口很松,但是进了学校之后真的是玩命学,人家是前松后紧,小的时候玩,到了真正该学的时候,18岁以后大脑成熟了,各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具备了,这个时候有热切的学习兴趣吸引他,所以他就玩命地学。我们有这种反差,所以我们就要反思我们的高考制度、应试的制度。你刚才问我这样的局面下,作为家长怎么办,我觉得作为我个人就是放松心态,先把自己的心态端正,孩子他有他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他有他的刻苦努力,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那就只是人生中间的一个结果而已,并不意味着他以后不能成功。

比尔盖茨不是大一的时候就辍学了?有这样的先例。孩子有可能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突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突然开窍了,他以前的学习成绩不好又能怎么样呢?可能他突然明白了一点事,觉得这个可以发掘一下。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泯灭他的热情,不要以你的压力式的教育、以你的主观性的论断,去挫伤孩子的自尊。不管孩子成绩是什么样的,都要保护他的自尊,跟自己的孩子说:“哪怕现在慢一点,哪怕这门课差一点,你仍然很棒,我相信你的内在潜质,我相信你的能力!”这是对他的一个很大的支持,他有这个支柱之后,慢慢在生活中发现他真正的爱好和特长在哪里,完全可以打造自己的人生,我想这也是所有家长最期待看到的,这是真正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的是孩子的自信、自尊、自立的潜质,他以后就能够创造自己的一个天地。

主持人:刚才王小波老师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了一下,我想说当我们把矛头指向了社会、学校的时候,在教育改革这个事情上,到底家庭担负了怎样关键性的作用呢?

曹萍我觉得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会说很多,不管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我个人认为就一个目的: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目的,最后落脚点是健康,成为有用之人。在孩子成为有用之人的时候,家庭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就是德才兼备,不能光是“才”,他需要一些知识、技能,因为要立足这个社会,要服务这个社会。有了很大的技能、才能,利益就比较高一些,他对社会做的贡献就比较大,他的人生就比较有高度。

但是人生不管有多大的高度,都要有一个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德”胜“才”,“德”更重要,我个人认为“德”就是一个土壤。我们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公害的土壤,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才能都能种植在这里面,都能生根开花。所以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甚至我们可以功利点说,不管社会上出现什么问题,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家长手里。为什么有的家长就逼着孩子天天做多少道题,为什么有的家长就去鼓励孩子那种自发的动力,给他自由的空间,去培养他孝、培养他劳动的技能,这完全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最终的决定权或选择权还是家长。“孝”从哪里开始?就是从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跟兄弟姐妹关系好了,孝悌做到了,他走到社会上就会跟他的领导去友好相处,跟他的同事友好相处。所以我们老说竞争,竞争是人的本能,最重要是如何培养和滋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从小学会了孝悌,他的合作意识会很好的。

王小波:你说的这点我也特别同意,就是家长怎么样做到让孩子“德”,就是家长自身的修养。我们很多家长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没有放在自己身上,因为孩子在家里面的学习实际上是自然而然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学习,甚至是无意识的学习。家长在家里是最本色的演员,在单位、职场我们会化妆,可能做一个角色跟人打交道,但是在家里你是什么脾气就是什么脾气,不可能掩饰的。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学到了,你夫妻之间怎么相处,你跟长辈怎么相处,孩子就潜移默化地学了,用不着你去教他,他完全就在旁边看着了,甚至嘴上说的都没有用,他看你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就要求家长必须把自己修炼好,有这个意识,把这个关注点真正放回到自己的身上,提高自己的素质,多多学习。

曹萍我一般做个案的时候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想一想妈妈常说的三句话是什么?想一想爸爸常说的三句话是什么?其实妈妈爸爸常说的三句话就是家庭倡导的文化,一个价值观,对孩子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星期六参加一个婚礼,新郎说了一件事让我特别感动。他六岁爸爸就得病去世了,妈妈一直带着他,他今年都30了。他说:“我妈妈从来不告诉我做什么,从来不给我讲道理,我妈妈就做。我所做的一切就是看着我妈妈做我就做,我就是这么长大的。”我当时觉得这个母亲好伟大,不会给孩子讲道理,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太爱给孩子讲道理,动不动就讲一个理念。

王小波:实际上我们讲的那些自己也做不到。

曹萍而且我们老说“说到做到”,其实“说到做到”并不是真正的一致性,真正的一致性是你想的、说的、做的三者一致,才是真正的一致。但是我们家长怎么想的,绝对不是那么想的,即使嘴巴说了那么做,也不是那么想的。所以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

主持人:王晓卉老师您觉得在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抗挫折能力、感恩知心这方面,学校和家庭方面应该怎么配合呢?

王晓卉:我们的确需要一些配合,我对学生的行为上规范要多于我的教学。另外我的确发现,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偏差是很大的。前两天发生一件事,我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向另外一个孩子做鬼脸,看见鬼脸的孩子抬手就打,别的孩子就说你为什么打呢?说了这么一句,他过来再打那个孩子。他使用的手段都是极端的,这种手段不是我们学校所教育的,好多都是家庭教育的。

我需要的也是家长的一个配合,比如说家长到学校来问我孩子怎么样?我不能直接说孩子有什么问题,一旦说了家长马上就不高兴了。我每次都要说一下,孩子有什么优点,您孩子很聪明,我要表扬很多话,然后我说但是再改正什么就更好了,一旦“但是”的时候有的家长还能接受,有的家长马上又把脸拉长了,他一点也不爱听。另外一个就是,我说什么问题,他马上第一时间就给我把这件事顶回去。比如我说孩子不注意听讲,他说我们孩子看不见,您把我们孩子调到第一排吧。不能每个孩子都这么解决啊,咱第一排的孩子不能罗着坐啊。所以每次我都在不断地解释,我说:咱们在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希望家长是配合的,怎么样配合老师?第一个在行为上面,家长要认可,现在家长看不见孩子有什么问题。以前我觉得家长不配合,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家长只看别人,不看自己,他希望除我之外,人人都是活雷锋,总是希望这样教育。我们真的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学校都是正面的教育,在家里面我也希望各位家长配合大家进行正面、积极的教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能量,给孩子多输入正能量。

主持人:关于中国式教育,咱们刚刚聊了很多,在说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非常喜欢把“中国式教育”和“美国式教育”拿来做对比,我想曹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美国式教育”真的比“中国式教育”好吗?

曹萍我觉得没有可比性,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在他那个国度中,在他那个倡导的文化中,有一套培养孩子的体系模式,我们中国有我们中国的。中国不管怎么说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孔老夫子已经是非常非常棒的了,没有可比性的。但是有些共通的东西,比如说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特别人性化的东西,我觉得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正好我儿子是在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的学校。其实刚才我说学习不是那么轻松的,真的是蛮紧张的,他在读本科的时候比中国的本科孩子苦多了,有很多我觉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就是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我儿子说有天上课老师让他们回去思考一个问题:麦肯恩上台对美国有利,还是奥巴马上台对美国有利?我当时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感慨,他开始关心国家。他们那叫政府课,他是基于现在、基于未来更多的东西,但是我们基于过去,哪个时代的事件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他们很多让孩子去思考,是今天引发未来的东西。这个创造性我们是需要学习的。

为什么就说中国考这个、考那个都好,但是诺贝尔奖少,这是世界公认的,就是因为没有创造性。另外他们在教育当中,不管老师也好,还是家长也好,都非常注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我们现在在减负,不兴补习;但是他们那是,要想补习功课,老师非常愿意,不是一刀切。如果你认为你可以学习,你也有这个精力和智力,为什么不学呢?所以你就要好好学,就要多花时间,所以我可以给你补习,他是怀着非常欣喜的心情,他觉得你适合。但是他的好还在哪里?如果你不适合学习他也不说你不好,这个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另外注重孩子的人品。我儿子给我讲一个事件,他跟他住的家庭里的那几个小孩是轮流刷碗的,每人一天,他们家最小的小孩8岁,不爱刷碗,就跟我儿子说:“我给你铺床,你替我刷碗。”我儿子也逗他:“那可以,刷碗比铺床累,我给你刷一天碗,你得给我铺七天床。”我觉得他们很公平的交流、谈判,后来小孩想了想说可以。他们谈判的时候父母没说话,但是到了第三天家长把我儿子找去了,就问一句:“他坚持没坚持给你铺床?”就非常注重这些承诺,你说到就得做到,至于说你怎么谈的,合理不合理他不管,你只要承认了,就要去做。但是我们这边如果要这么谈,家长肯定说:“你这么大了,就不知道让着点弟弟,还让人家给你铺七天床。”我们首先会把孩子批评一顿,就会介入。人家先不会介入,后面才介入。所以我觉得他们有很多东西是真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我们又有我们好的东西,我们不能气馁。

主持人:三中全会的《决定》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在体制上也会有大刀阔斧的动作,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其实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叫“让中国式教育实现双赢”,咱们理解的双赢就是基础知识的培养,还有素质的培养。我觉得这其中需要像王晓卉老师您这样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需要像王小波老师您这样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咱们也需要像曹老师这样的专家在改革的过程中推波助澜,我想在节目的最后请三位老师给我们广大的家长,说一些中肯的建议好不好,我们先从王晓卉老师开始。

王晓卉:作为教师,我和我们所有的教师团队都在进行努力,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支持我们、配合我们,谢谢大家。

王小波:我觉得作为家长,多多去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修炼,提高素质不仅仅是文化素质,更多是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的健康程度,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培养成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所以我也非常希望我们广大的家长跟我一起,跟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

曹萍分数和考试只是反馈的一种手段,不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我真诚的希望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支持孩子,来让孩子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任务,谢谢大家。

主持人:三个女人一台戏,今天我们四个女人唱了一出好戏,和三位老师聊天,我们也看得出来,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下一代的培养都有应尽之责,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民族优秀的教育观念传承下去,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发扬光大,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也非常感谢三位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再见。

  我认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知书的目的是为了达礼。我在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教给孩子怎样做人、做事、求知、与人相处。这些方面如果把孩子培养到位,那么学习上自然也就轻松了。作为教师,我和我们所有的教师团队都在进行努力,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支持我们、配合我们。
    王晓卉:教学15年不留作业 提高孩子综合素质
  当初想不留作业就是不想把作业和孩子的学习成为一个对立面,就是为了解决对立面的问题。后来是想把孩子的课余时间腾出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和活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不留作业不要简单的理解成真的不写作业,我有一个永远的作业是预习。[详细]
    王晓卉: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 而是为了会学
  我想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在学习上,我希望学生是爱学,我在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希望孩子对数学课有兴趣。我喜欢讲故事,只要是能够跟课程有关系的,我就找各种小故事给孩子讲解。举个小例子,前两天讲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假设法,本身是以前的奥数。[详细]
    王晓卉:分数不能衡量一个孩子的真正能力
  分数不能衡量一个孩子真正的能力,他的成就也不能从分数来取得。另外孩子在各个阶段发展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不是学数学的天才,但他有可能是语文和英语的天才,我用一门数学的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是不公平的。所以我认为高分不代表高能力,分数不能衡量孩子。[详细]
    王晓卉:应教孩子怎样做人 做事 求知 与人相处
  我在教学里面一直想的是一个问题:聪明的孩子不用教,懂事的孩子不用管,会学的孩子不用灌,积极的孩子不用催。如果我们的孩子聪明、会学、懂事、积极了,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更不需要留作业了,那么家长也就轻松了。我认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知书的目的是为了达礼。[详细]
    王晓卉:取消百分制更人性化 避免家长分分计较
  取消百分制有可能更人性化了。有时家长就在衡量,孩子去年的成绩99分,他们就觉得考砸了,我说99分已经很优秀了,他觉得不行,比100分还差一分。有的时候家长太苛求了,包括老师也在竞争平均分。 [详细]
    王晓卉:“待合格”给了孩子一个等待过程
  在小学的时候“差、不合格”,这些词语一旦给了孩子,有可能他就屏蔽了这一门课程,那么他终身与数学无缘,所以我希望给孩子一个宽松的、人性化的评价。[详细]
  作为家长,要多多去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修炼,提高素质,不仅仅是文化素质,更多是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的健康程度,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培养成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所以我也非常希望我们广大的家长跟我一起,跟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
    王小波:学习应能用于生活 英语教学需更多创新
  我感觉语言确实是需要天赋的。有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语言天赋更好一些,但是对于没有天赋的孩子,真的学英语就是受罪,从小就受罪,受了十好几年的罪。而且英语在高考中占的比重非常大——150分。所以他不爱学、学不好,又不能不学、不敢不学。我想这次出台这个政策,跟网友的呼吁和老百姓对英语的受罪感是有关系的。[详细]
    王小波: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培养兴趣更重要
  我说应该首先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发现比培养更重要。就是孩子有兴趣,我们家长别跟孩子玩命。有时候咱们说孩子逆反,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是我们逆反。我们非得别着孩子的劲,非得说我说的对,按我们的走,其实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应多看看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兴趣,比如我的孩子特别爱看书,他就经常去书店,或者在网上买书,这方面我基本上还是管得比较宽松的。[详细]
    王小波:不分分计较 是孩子和家长的幸运
   让我们的社会少一点竞争,让我们的孩子晚一点品尝到竞争的残酷性难道不是好事吗?我真的觉得不去分分计较,不仅是孩子的幸运,也是我们家长的幸运。减负不仅是减孩子的负,也是减家长、减老师的负。
  我觉得我们的生存危机感很强烈,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担心孩子长大了没有好工作,娶不上好媳妇,生不了好孩子,一系列的焦虑都来了。[详细]
    王小波:家长首先需要端正心态 高考不决定人生
  比尔盖茨不是大一的时候就辍学了?有这样的先例。孩子有可能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突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突然开窍了,他以前的学习成绩不好又能怎么样呢?可能他突然明白了一点事,觉得这个可以发掘一下。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泯灭他的热情,不要以你的压力式的教育、以你的主观性的论断,去挫伤孩子的自尊。[详细]
 
  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就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在孩子成为有用之人的时候,家庭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就是德才兼备,是德跟才的和合之路。分数和考试只是反馈的一种手段,不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我真诚的希望我们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支持孩子,来让孩子完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任务。
    曹萍:教育不能一刀切 如何去执行新规定是问题
  其实这个条文发布后确实有各种声音,我觉得真的非常正常。因为孔子老早就告诉我们因材施教,所以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可能一刀切。你比如说这个规定,规定了做作业的时间,或者是不许做作业,但可能北京的孩子和外地的孩子不同,重点学校的和普通学校的不同,城市的和农村的不同……
  从大的地域来讲本身就不同,不可能一刀切。从孩子自身来说,有的孩子能够适应这个,他爱学,他完全可以回家多学一些;但有的孩子适应不了,所以就不能强迫他放下玩儿的时间,甚至牺牲健康去学。这个规条出来确实引起很多声音,是正常的。[详细]
 
    曹萍:英语学习应根据孩子的个人需求而定
  我其实一直认为什么东西都是有好的和不好的。比如英语学习,确确实实像刚才王老师说的,有些人需要,有些人真的不需要。所以我就总结,不要什么都作为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中国人学中国话,这是很正常的,这是我们的母语。但是英语适当可以普及,只是可以普及,因为毕竟是全球化了,国人特别是下一代人应该有世界的眼光,我觉得这个也是不错的,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是一种需求,但是你不能把这种需求去强加给孩子完成。
  有的孩子愿意去学,他有动力可以去学;但有的孩子没有意愿或者是不适合去学,就可以放弃。 [详细]
 
    曹萍:减负十条对减轻孩子课业负担起到积极作用
  我觉得确实是好事,确实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少能遏制住不良的做法,会挽救那些在挣扎当中、痛苦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另外我觉得后面中央出了文件,说的是“标本兼治”。其实我们的规定是标,还是表面的东西,还是一个规定,但是怎么能“标本兼治”,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你如何真的能够不通过考试,或者减少作业量,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课程设计得更精彩,就像王老师似的,你对学生的关心就得更加人性化。[详细]
    曹萍:教育改革是让孩子健康成长 成为有用之人
  我觉得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会说很多,不管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我个人认为就一个目的: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目的,最后落脚点是健康,成为有用之人。在孩子成为有用之人的时候,家庭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孩子未来的成长之路就是德才兼备,不能光是“才”,他需要一些知识、技能,因为要立足这个社会,要服务这个社会。 [详细]
    曹萍:中国式教育和美国式教育不具可比性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在他那个国度中,在他那个倡导的文化中,有一套培养孩子的体系模式,我们中国有我们中国的。中国不管怎么说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孔老夫子已经是非常非常棒的了,没有可比性的。但是有些共通的东西,比如说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特别人性化的东西,我觉得是可以互相借鉴的。[详细]
    曹萍等做客北方网新闻会客厅 畅谈“中国式教育”
  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叫“让中国式教育实现双赢”,咱们理解的双赢就是基础知识的培养,还有素质的培养。我觉得这其中需要像王晓卉老师您这样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需要像王小波老师您这样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咱们也需要像曹老师这样的专家在改革的过程中推波助澜。[详细]
 
 
 
和平中心小学另类教师:15年不留家庭作业
  在众人的印象中,写作业是学生的“必修课”,特别是毕业班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然而在本市和平区中心小学,却有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老师……[详细]
15年不留家庭作业 照样出好成绩
  记者采访了天津和平区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王晓卉,她坚持15年没有给学生留过课后书面作业,而她教过的学生数学成绩均显著提高。她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话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详细]
 
教育部拟规定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
   “十条规定“对于作业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详细]
 
“减负十条”考验改革者三重“落地智慧”
  细观小学生“减负十条“的具体内容,不可谓不是素质教育的“正本清源”之举。例如拟取消低年级考试、不留作业、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等内容……[详细]
“不留书面作业”引争议 减负考验老师
  在近年来“铁腕减负”的浙江,教育部门要求小学生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低年级不布置作业,老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及时反馈……[详细]
 
各方热议
教育部“史上最严减负新规”会否又成一阵风?
网友建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呼吁制度改变
教育部副司长:要让“减负十条”既好看又管用
 
实施细节
  1.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公告制度。学校要将减负的目的要求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广泛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减负工作。
  2.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并将监督电话和责任人报市教委中、小学处备案。
  3.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减负工作的监督指导,校长作为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和区县教育局签订责任书,切实将减负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4.严禁公办学校在职教师以任何形式进行有偿补课;严禁公办学校在职教师介绍学生参加社会办学机构或个人的有偿补课。
  5.设立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工作专项督导,对区县和学校执行减负规定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行督学责任区制度,责任督学定期深入学校巡视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纠正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违规行为。
  6.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对违反减负规定者,一经查实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示,直至调离工作岗位。
相关报道
市教委出台规定明确标准
  天津将从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禁止节假日补课、控制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详细
有偿家教老师调离岗位
  对违反减负规定者,一经查实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对学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示……[详细]
天津出台“史上最严减负令”
  天津市教委出台新规,严控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严禁补课……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详细]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和发展人,其功能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中国式教育”一直以来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其改革的步伐也显得步履蹒跚。不过应当肯定地说,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 ,为中小学生减负已有了一些明显的进展,看到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决心。从“不留作业”的有效尝试也证明了减负与提高成绩和能力并不矛盾,应该鼓励更多的教育从业者在现实中积极实践、有效尝试和不断探索,为教育改革贡献力量。教育改革不应是教育部门的独角戏,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追求教育公平、注重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让中国教育改革的梦想早日实现。

 
新闻会客厅 2013年12月

Copyright (C) 2000-201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