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网讯:在本市西青区中北镇古道运河边,东马村、西马村,两个名字中均带有“马”字的村落相邻。早就听说这两个村庄,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脚步,近1100户、4000余名村民,逐步成为名副其实享有股金、薪金、租金、养老金的“四金农民”,且富而思文、富而思乐,过起了舒心的新生活。马年新春,记者赶赴这里进行探访。
记者驱车顺着新津杨公路一路西行,驶出外环线后,竟连一丝的城乡差别也感受不到。一路上,公路平坦宽阔,两侧建筑整齐划一,绿化景色生态和谐,路北不远处的永旺购物中心,更已经成为辐射周边的商业综合体,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车流、资金流。
“咱们中北镇,我们的东、西马村,这几年变化可大着呢!比市里一点不差!”听到记者的感触,东马村的村民周铁柱自豪地说,如今,在东、西马村,文化、教育、医疗、体育、购物、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备,村民们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舒心服务;村镇周围聚集了近千家企业,农民在家门口的产业园、工业园打工,腰包都鼓了起来;镇级、区级、市级的就业技能培训班,每个月到村里集中开课,提升农民就业能力……过去土里刨食的农民,如今过起了技能型、生态型、产业型的新生活。
“过去,咱靠种田吃饭,忙活一年也就‘嘴顶嘴’,剩不下嘛钱。现在,咱东、西马村的村民,人均收入已突破2万元,而且每年还能增长近15%。就拿我家来说,一家子都在村办企业打工,年收入加在一起,除去花销,能存下将近十万元。腰包鼓了,咱底气也足了。”周铁柱笑着说,“马年到了,咱马村人更得扬眉吐气,我和周围好几户老邻旧居合计着,今年多出去旅旅游,开阔眼界,更好地享受生活。这不,等过完年,我和家人就要去东南亚,全程‘打飞的’!”
在西马村,记者遇到了67岁的贾大爷。老人正在村委会公示的“平改”新社区蓝图前,仔细寻找着自家老宅的位置。他兴奋地说:“马年,东、西马村都要进行‘撤村建居’,我和乡亲们都将搬进双气带电梯的高层住宅楼。而我家老房子的位置,很可能要建成社区公园。咱村子里也能有公园,这可是我们农民祖祖辈辈不曾享受过的!也是马年新春,许多村民最大的期待。”
像东马村、西马村这样的幸福村落,在津沽大地并不鲜见。统计显示,2013年,本市示范小城镇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累计55万农民迁入新居。“三改一化”改革,使农民享有“四金”,已累计惠及8.6万农民,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