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专题 天津 民生 论坛 18街 文娱 体育 财经 地产 IT 汽车 时尚 教育 健康 科技 游戏 视频
    蓟县于桥水库是引滦入津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天津的重要饮用水源地,肩负着为全市1300万人口提供安全饮水的重任,被称为天津的“大水缸”。由于历史原因,库区警戒线内至今生活着10多万群众,其中3万多群众与水库零距离接触,直接影响水质安全。为保护水源水质、改善库区群众生活,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蓟县新城建设纳入了本市第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按照“南迁北管”的方案,蓟县将整体搬迁南岸临水村庄。本期《第一关注》,我们看一看于桥水库搬迁群众的生活将有什么变化。对于搬迁的进展、水库的保护以及当地群众收入结构的改变等话题,《第一关注》也将持续关注。
于桥水库库区搬迁:蓟县村民向着新生活出发

日前,记者从蓟县获悉,蓟县新城建设进展快速,安置区已开工住宅面积226万平方米,一期涉及的85个村17036户56495人中,18个村2674户8939人已顺利还迁入住,35个村的拆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驻村干部做工作 手机话费翻三番

进入于桥水库南岸,一路由西向东,曾经沿水库、沿道路而居的村民们早已搬离了旧房子,搬进了新城。到处是已经拆除和正在拆除的老房子,大型的工程车正在平整土地,水库南岸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再往南岸中心走,保存完好的房子渐渐增多,这里正在进行拆迁前的入户调查工作。在蓟县出头岭镇驻八百户村,这里驻村群众工作组成员正在挨家挨户地走访,为剩余的16户居民做工作,帮助他们顺利拆迁。

记者跟随工作组组长刘广贺来到刘青家,再次给刘青出谋划策,帮助刘青搬迁。刘广贺说:“他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刘青刚与妻子离婚,想要两套房子,但是又没有经济能力。”

刘青说:“新城我也看了,条件是挺好的,搬过去我打心眼里乐意,但是家里又有老人,想要两套房子,我一直跟工作组的人说,看看能有啥办法。”

刘广贺说,这些天我们也是一直在看政策,询问刘青的情况,看看有什么政策能够用上,让他实现搬迁。

“昨天晚上,我还跟老刘电话里聊了40分钟呢。”刘广贺说。

据了解,为了让每一户居民满意搬迁、和谐搬迁,群众工作组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村子里跑10余次,登记信息、入户测量、解释政策……每天驻扎在村子里,跟群众谈心,了解他们的诉求。


蓟县出头岭镇驻八百户村群众工作组成员一进村就被村民们热情地招呼着

八百户村群众工作组组长刘广贺给刘青做搬迁动员工作

刘广贺调侃着说:“以前每个月100块钱左右的电话费,现在一个月要300多块钱,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说话。”

工作组的耐心工作,也得到了回报,拆迁的村民没有因为不满意而上访的。现在,刘广贺走在村里,很多村民都跟他拉着手唠家常。


刘志红通过培训当上了社区的保洁员

虽然日子还不宽裕,但是生活总算有了保障
生计问题咋解决?果农变身保洁员

于桥水库库区搬迁,村民不仅是搬进了新家,更是改变了生活。以往水库边的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渔、种果树,过着普通的生活。搬进了新城,没了水、没了地,生活可咋办?每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

“要说居住条件是真的不错。”现在的王志红一家按照政策换购到了两套总共220平方米的房子,水、电、暖气设备一应俱全。条件是改善了,可生计问题却又让王志红发愁了。

“咋能不担心生计问题呢?”王志红告诉记者,“我丈夫去年出了车祸,现在养伤不能工作,我以前就靠种果树为生,一听要搬迁,真是发愁这日子怎么过。”

了解到王志红的情况,原来村子里的邻居乡亲都来帮她想办法,新城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想方设法帮她找工作。

后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志红参加了就业培训,找到了一份社区保洁的工作。

王志红说:“以前家里种2.5亩果树,收入上可能比在社区工作还多,但是种植的风险也有,虽然现在的工作挣的不算多,但好歹是份安稳的工作,家里每个月的收入还能有些保障。等我丈夫养好了再出去打工,生活情况就能好些了。”

据了解,为了保证村民生计,蓟县通过调查摸底,针对搬迁村民的文化、技能状况等,调动人力社保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用工单位等力量,开发适合搬迁村民特点的技能培训岗位,转变老、陈、旧就业理念,努力使搬迁村民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术,并联系相应用工单位,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强就业稳定性。同时,对接开发区和周边产业园区用工单位,对搬迁村民中不符合企业用工年龄条件的,优先安排进入适合的物业岗位,努力让搬迁村民实现安居乐业。

适应新城生活 开展入住培训

虽然王志红还在努力适应新生活,但是未来希望的种子已经种下。现在王志红的两个孩子都在新城的学校内上学,其中一个孩子就在与社区一墙之隔、县内硬件设施条件最好的蓟县第八小学上学。

蓟县第八小学副校长金学东告诉记者,蓟县第八小学按照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修建的。“不仅在全县是最好的,在整个天津市来讲也是非常好的。”

走进学校,这里的校舍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运动场、多功能教室、实验室、课外活动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县里整合了别山镇西山一小和西山二小的师资力量,并增添了10名全县选拔的优秀青年教师骨干,让学校的软硬件水平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针对学生随迁入学的情况,老师们在抓习惯养成的同时,对孩子们进行家访等,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帮助孩子们融入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三年级的王颐珊是今年第一年在第八小学上学,对着记者的镜头说话毫不怯阵的她,已经在新学校中找到了归属感:“我以前的很多同学见不到了,一开始我还挺难过的,现在新学校挺漂亮的,也认识了新同学。”

不仅新学校让王颐珊觉得挺不错,新家的环境更是让小家伙儿高兴:“我家里现在有了自己的屋子,有自己的课桌书架。”

现在小颐珊看到了新城干净整洁的环境,还把学校里学到的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告诉给了爸爸妈妈:“以前村里有垃圾,现在告诉爸爸妈妈不要乱扔垃圾了,要放在垃圾箱里。”


蓟县第八小学

学生们在新教室里上英语课

新城幼儿园

搬入新城,改变的不仅是库区村民的生活环境,更是生活习惯。为了帮助搬迁村民适应新城生活,蓟县开展形式多样的入住培训活动,在发放安置房钥匙的同时,组织居民观看视频专题片,给他们发放入住指南手册,讲解水、电、气等设施的使用、搬迁注意事项以及居民守则等,让搬迁居民在新城住得安心、住得顺心。

另外,新城管委会牵头联合消防支队、燃气公司、物业公司等,组织安置区居民实地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使小区居民掌握逃生技巧和相关知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各种主题活动,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同时寓教于乐,树立“新城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促进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记者霍艳华 吕斌)

于桥水库搬迁给记者的印象首先是速度快,就连几天不到南岸的蓟县当地人都感慨,变化太大了。再有就是和谐稳定,大伙儿对新城满意,被群众工作组干部的耐心、热心感动,即便是尚有搬迁困难的群众,也都跟工作人员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谈,不闭门、不红脸。工作组的成员告诉记者,拆迁开始以来,还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的事件,可以说,于桥水库的拆迁工作,是站在老百姓角度考虑问题,不仅得民心、顺民意,更显示出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幅提高。(记者霍艳华)

feisha102:老农村人进城,住17层的高楼,真的不习惯。若有好的、适用的小区里的公共设施或许能多少弥补一点。
雨轩佳客:农民进了城,没了地,怎么生活是个问题
向往加菲猫:没地种了,农民好找工作吗?
弥华不觉相遇浅:社区配套设施挺重要 得住着方便
望月科幻岛:农民住进楼房了,配套的设施和政策能不能顺利、尽早的落实啊?
两个人的森林:周边有医院和学校吗?生病和孩子上学的问题很重要啊
犀牛大叔:农民进城要让他们扎根下来
 
北方网新闻中心策划出品
北方网新闻客户端 关闭

Copyright (C) 2000-201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